APP下载

“信息管理”还是“管理信息”?

2008-07-08

AMT前沿论丛 2008年6期
关键词:信息流管理学信息管理

廖 显

好像从“信息管理”这个名词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想当然的把它当作“管理信息”的技术而不是“信息管理”的科学。

信息管理是一门管理学科,不过好像从这个名词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想当然的把它当作“管理信息”的技术而不是“信息管理”的科学。如果谈“管理信息”就一定要讲究方法了,于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研究机构、教育组织一开始便教育和引导世事懵懂的学生们学习JAVA、C++、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知识,以至这些学生们眼里信息管理似乎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在计算机的专业程度上可能还不及专门学计算机专业。当这些学生进入了工作领域,把信息管理当作一种计算机领域的衍生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认为信息管理其实就是一个技术问题。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到现在信息管理人员,总是不能把关注点放在信息价值的本身,而总喜欢技术变革的缘由了。

一次,网上一篇名为《中国高校十大骗人专业,看你上当没?》的文章吸引了我,十个专业里面涉及信息管理的竟占三个:“信息管理”,“电子政务原名档案管理、又名信息科学、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我仔细想了想,其实,现在对于大部分关于“信息管理”的误解,应该是发源于从学术界。因为整个教育体制一开始便于潜意识把这个名称定为“管理信息”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从信息角度来谈论管理的科学。因此,“信息技术”成了主角,而“提升信息来加强管理的精髓”却已经被忽略了。

管理学的新角度

现在,我们从信息流这个角度来看待管理学。其实,从当今的整个管理学来讲,除了一些管理学中的管理艺术成分以外,我认为其余就是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范畴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教授在他的经典著作《Management》里谈到关于管理的四个非常重要的任务:Planning(计划)、Organization(组织)、 Leading(领导)以及Controlling (控制)。其实,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都需要信息的支持,也就是一个依靠信息来完成执行的过程。如果说,企业的执行讲究的是一种工作流(Workflow)的话,那么管理更多的强调的就是一种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判断以及反馈。不论你是做计划,做组织,还是做领导或控制,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组织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那么对于整个公司层面而言,所谓管理,其实就是怎样更好地洞察和控制: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这种洞察和控制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收集、加工、利用信息的过程。所以,一个管理科学,从内容的水平面来讲,正如斯蒂芬·P.罗宾斯教授所说的四个方面。但是如果从行为学的纵向分析的话,不难看出,管理行为的整个庞大的基础是以信息开始的,信息的管理是整个管理科学很重要的部分。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学科,在21世纪,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信息科学。当然,能够驾驭这种信息风向的舵手,就是公司发展的领航者了。在管理学的范畴里,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信息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仔细观察一下,四周的管理行为,很多时间都会花在计划制定、组织沟通、过程控制,以及资源分配上面。这些内容再抽象一点,便是:信息的收集与预见,信息的有效传递,信息的控制以及回馈,关于资源信息的分配与监控,而这些其实就是管理的信息流。因为管理是一种人文学科,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行为科学,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信息的速度、准确率以及价值,将是管理能力提升的具有里程碑作用的重要标志。

管理学在经历行为探讨的粗放型研究以后,必定会朝着更加精确的评估方法迈进,而这种精细的管理方法,必然需要谈论的就是组织信息的结构。在一个公司里,在执行层面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作流结构的改善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在管理这个层面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类似的信息流结构的改善来提高管理水平。而这种信息流的抽象,将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融合,其核心便是信息!

可以预见,如果整个管理过程都是用信息结构来作为计划、组织、控制的传递筋脉,用信息价值作为其间流动的血液,那么管理所剩的便仅仅是决策了,或者再简单一点,仅仅是事件的判断。因此,管理学的一个重心便会放到价值点的博弈上面,而另一个重心当然就是维持这种流动在组织当中优化的信息结构。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当管理开始谈论管理的信息架构的时候,管理的理性化成熟时代便到来了。詹姆斯.奥布赖恩(James A.O'Brien)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里谈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了适应管理视角一般有三个层次:操作层(operational)、战术层(tactical)和战略层(strategic)。

其实,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也正好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最基本的管理结构,日常执行者(Operational),中层管理者(Tactical)以及高层战略制定者(Strategic)。而管理信息的需求,也会因为这三层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最下面的日常执行者往往关心的是一种细节信息,而越高层的管理者需要的越是一种更加宏观的信息,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管理和执行的效率。也只有最快、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根据不同目的有效的贯穿在这三层,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才是最大的。在财务管理当中,有种关于资金的衡量指标叫做:资金周转率。在信息管理领域,暂且称这种跨越三层的衡量指标为信息周转率吧。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周转率越高,那么可以预见它的管理效率也越高。因此,信息效率可以说是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整个信息的管理框架而言,在上层的信息,关心的是公司战略、控制等宏观管理;越在下层的信息,关心的是公司更具体的执行、操作。所谓战略管理便是站的高,看得远,而执行管理,便是注重细节。整个公司框架是以信息作为视角和支持,因此,这样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所依靠,才能准确,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管理的内容。

管理的理性回归

管理在经历了80年代初期谈工具管理(管理学的ABC到基本的分析工具),到90年代谈制度(流程管理和ERP),再到20世纪谈精神之后(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开始虚无缥缈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有效的管理?如何去评估?如何像物流一样管理控制可以做到“Just in time”?而不是事后“亡羊补牢”……。从这些管理方法和管理视角,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现在美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似曾相识的金融浩劫,次级债引发的又一轮全球金融风暴,美林、花旗等著名金融大亨频繁整顿,高管一个个跌落,但是高盛似乎风景一边独好。关于金融的管理,我们在这里不谈体制,也不谈原因本身,不过你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关于自身的运营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的商业风险洞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洞察力的提升,似乎国外的大型金融巨头也做的不是很完善。因此,作为刚起步的中国管理,我认为更要加大这种管理洞察力的培养和建设,基于技术领域的后发优势,中国式的信息“管理”一定能帮助企业在商海之中自由地遨游!

猜你喜欢

信息流管理学信息管理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ERP系统的构建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管理中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从信息管理学著作看中国信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