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2008-07-07许素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解题目标

许素梅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初中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如何引导初中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一、“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教学中教师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

二、“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

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三、“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情境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

4.目标引导.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解题目标
用“同样多”解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解题勿忘我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