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

2008-07-07王瑞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素质

王瑞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为之奋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献计献策.下面就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谈点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是人在天资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等品质.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通过沉淀和内化后,形成的一种稳定品质.教师的素质应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制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素质教育就是运用教育对象对素质的积极影响,根据人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对学生普遍的现有素质水平的可能发展潜力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引导.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是以法律为手段来强制实施的,让每个适龄儿童上学,都能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要有普及意识.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美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大家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体育、美育,包括劳动教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如果德育、体育、美育相对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变,那就不能认为是实施了完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可见,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决定因素,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在学生中的落实,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恪尽职守,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做到一精多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当好“教师”,而且要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去影响学生,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爱心感染学生,当好“人师”.

教师素质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具有的稳定品质.教师要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支配着教师的其他各项素质.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敬业精神,而且要具有开拓创业精神.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教师科学文化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师的职业活动必需的最基本的素质.它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及时汲取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能力素质是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际工作能力.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坚实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教师的语言应规范、准确、生动、形象、简约、通达易晓.课堂上,教师讲课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使语言表达富有成效,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教师还要把有声音语言和态势语(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结合起来,因为态势语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它可支持、修饰、补充、加强、调控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素质教育认为,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美、劳的基础和中心,是素质的根本.要培养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持久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教强的记忆力、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昂扬振奋的精神、轻松愉快的心境、平静的情绪和豁达开朗的心胸等.教师具备了上述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机智、勇敢、富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有创造型的教师

创造型的教师应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发现需求能力、创造发明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思想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应当掌握创造学的基本思想,遵循创造教育的规律,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作为创新主题的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启发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不仅要比较谁掌握的知识多,更要比较谁的创新能力强,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紧迫感.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