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8-07-07付德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设情境

付德生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科学思维的特征,是指一个由具体事物到抽象认识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创造、怀疑、追求.创造性思维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创造宽松的思维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自宽松的环境.教学中有了宽松的教育环境,学生学习的灵感就会产生.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是在积极交往互动、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敢说、敢做,标新立异,创造思维的火花会不断地迸射出来.例如,在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类、统计?要求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思考后回答,每个学生的发言只能用一种方法,不得与其他学生的方法重复.学生争着发言,有的按性别分;有的按衣服的颜色分;有的按年龄分;有的按身高分;有的按成绩分……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想,求异意识强烈.学生很快把条形图画出来了,有的还涂上颜色,有的不但画出了条形图,还画出了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其中一些奇思妙想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即使一些学生冒失的、不成熟的想法,其中也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

二、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的情境开始.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情感天地的世界.对学生来讲,情境是一座迷宫,他们要在这里寻找出路,所以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过三点的圆”时,我创设问题情境:现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居民小区已经建成,准备修建一所中学,为了方便每个小区的学生上学,请你帮助设计图纸,学校应在什么位置?请同学各设计一张图纸,在图纸上标出学校的位置.由于这类问题来自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解决了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亲切、自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对数学问题的创设之中.例如,把一根直径d=500 mm,高h=800 mm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矩形截面的柱子,怎样的锯法可使废弃的木料最少?让学生思考,要使废弃的木料最少,就要使柱子的体积最大,所以这个问题就是求已知圆的内接矩形面积最大.因为这个问题是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符合青少年的性格特征,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的思维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等传统的电教媒体,虽然没有改变教育信息单向流动,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但通过视、听、动手制作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特长,培养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欢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教师要经常注意观察学生个体思维的差异,在学生学习中进行“再创造学习”、“联想训练”、“开放型思维”、“研究性学习”等,都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设情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