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昊:最年轻的正部级高官

2008-06-26

今参考 2008年6期
关键词:厉以宁部级年轻化

5月4日,陆昊出现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和2007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颁奖座谈会上。不过,他的身份已经不是北京市副市长,而是作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主持会议。

从5月开始,41岁的陆昊从他的北大校友胡春华手中接掌了拥有7000多万青年团员的共青团组织,晋身目前最年轻的正部级高官之列。

仕途屡创“最年轻”

从简历看,“第一书记”不仅与他的前任胡春华多有相似之处:北京大学毕业、人文社会科学背景,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仕途上也屡创“最年轻”纪录。

27岁时,北京最年轻的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32岁时,北京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时,北京最年轻的副市长;现在41岁的他,是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实际上,学生时代,陆昊就开始创造了多个年龄上的“领先优势”。

在西安读高中时,18岁的陆昊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据西安当地的媒体报道,陆昊是当时西安市唯一一名中学生党员,也是西安共青团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陆昊本人也曾笑称“我是陆家的第一个党员,比父亲入党还早一年多”。

被保送北大后,陆昊以20岁的年龄成为“文革”后北大首位直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后来又跟随厉以宁教授读研究生,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7岁时,带着创业的激情,陆昊接手北京市制呢厂。1998年,经营状况窘迫的北京制呢厂,最终扭亏为盈,陆昊也因此获得北京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此后,不断成功的陆昊在仕途上创造着一系列的“最年轻”纪录。

在创新和严谨之间

2003年陆昊当选北京市副市长,他给代表们的印象是:思维敏锐又稳重得体,“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者”。

这是陆昊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基层工作形成的风格。

在北京制呢厂的实践,丰富了陆昊的理论创新之路,他撰写了在经济界引起反响的《“当期效益”与国有企业活与死》,其中有关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政策建议,最后被国家经贸委和央行采纳。

在就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后,他领导中关村进行系列创新:国内第一家有限合伙的投资机构,国内第一家不核定竞争范围的企业,国内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金比例百分之百的企业,国内第一家外商与自然人合资的合资企业。

“思维敏捷而富有创造力”,5月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样概括他对陆昊的印象。

“回答问题语速很快,几乎不用怎么考虑,一气呵成。”在为数不多的曾对陆昊进行过专访的记者中,《京华时报》时事记者刘薇这样评价陆昊。

在后来的采访笔记中,刘薇这样描述她对这位年轻副市长的印象:“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高徒,这位北大经济学系的高材生依旧保持着一位学者的严谨风范。”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同门,陆昊深得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信赖,厉以宁教授甚至亲点其撰写《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中的“厉以宁卷”。

“陆昊现象”折射选任干部标准

“41岁的正部级”打破了人们对中国高级干部的旧有认知,一般人很自然地揣测:除了个人能力以外,他是不是获得了“其他力量”的扶助?而更多的人则认为,“陆昊现象”背后折射出高级干部选拔不仅年轻化,而且不拘一格。

对于陆昊晋身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谢春涛认为是“一个特例”,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其二是陆昊的个人经历。

5月5日,谢春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共对于任用高级干部的年龄下限没有硬性规定,但40出头就走上正部级岗位还是少见,“这主要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其高层领导也相应年轻化;而且陆昊的个人经历也吻合近几年党中央的选拔干部标准的变化,比如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背景、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国际化视野等等。”

“中央强调年轻化,是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干部队伍的梯队式结构。”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年轻化是一个趋势,同时也不用单一强调,在—个班子里面有60岁的,也有50岁、40岁的,形成梯队式结构,这样合理而有活力。

除了年轻外,从工作履历来看,陆昊还是二十六年来首位未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过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其前任胡锦濤、宋德福、李克强、周强等均是从共青团系统内部产生。目前已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理省长的前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春华,也曾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

王贵秀分析,“这表明团的高层领导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王维博/《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厉以宁部级年轻化
A party (Checkout time & Writing time)(部级优课)
跳吧!跳吧!(部级优课)
Going to school(部级优课)
Summer is coming.(部级优课)
高血压年轻化,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你好,新青年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中国棋坛正在“年轻化”
用手“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