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不”领导何时休

2008-06-26

今参考 2008年6期
关键词:三不起码公车

官者,为民服务之人也。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逐渐变得“养尊处优”起来,成了连自己都觉得奇怪的“三不”干部。

一是不会讲话。中国官场,“师爷”制度由来已久。只要是上了一定级别的领导,一般都会配有专、兼职秘书或主任,特别重要的领导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写作班子——文字综合科。大小会议,领导要讲话,通常都是文字先行、材料先审。有时,就连简单的会议议程的串词或称主持词,都要准备得一应俱全。到时,领导只需按照秘书或主任准备的讲话稿一路念下来即可。在这种秘书代笔的体制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逐渐地学会了打官腔,习惯了说大话,忘记了讲真话、讲实话,甚至变得不会讲人话。

二是不会走路。自古以来,中国的显要官员是不用自己走路的。古有官轿,今有公车,尽管现在一些地方已实行了“公车”货币化改革,但是一些主要领导在公车补贴拿着的情况下,还是有相对固定的“出租车”的。伴随着官员配官车,“车轮腐败”一直成为中国官场一个挥之不去的毒瘤。为了“安全”起见,一些官员自己升迁了,连司机都要带上,而司机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官员腐败的“帮凶”。由于出门都有车辆,一些官员渐渐习惯了讲排场、摆阔气,就连下乡慰问灾民和困难群众或者搞调研,都喜欢车水马龙,前呼后拥,群众看了虽不说列队欢迎,起码也得退避三舍。其实,浩浩荡荡的车队过后,留下的是美名还是骂名,官员自己都心知肚明,但是他们一直乐此不疲地坐着官车,因為他们已经不会走路了,更不用说能够走进人民心中了。

三是不会做人。做官先做人,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可是,在一些官员那里,做了官,就不会做人了。因为做人最起码的一条准则,就是诚实守信,而我们的一些官员已经将之忘得一干二净。为了捞取个人政绩,不惜巨资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让很多灾民或困难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迎合上级欢心,竭尽献媚谗言之能事,甚至编着瞎话蒙骗上级领导而面不改色、心不跳。为了耍官风摆官威,常常仗势欺人,甚至挥拳伤人。由于一些官员失去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也便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底线。扬荣弃耻,变成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拒贪避祸,变成了狂征暴敛和无恶不作。也正因为一些官员不会做人,他们也很难在为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说话要说有用的话,走路要走光明的路,做人要做坦荡的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连这三个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怎能担当起“人民公仆”的身份,担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倪洋军/人民网)

猜你喜欢

三不起码公车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前世
坚强点
“三不”男人滚远点儿
漫画
如果我毕业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