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2019-01-13陆正明

领导文萃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史厉以宁外号

陆正明

“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减员增效从宏观来说,是根本错误的”“道德是仅次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第三种力量”……近40年来,厉以宁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传入人们耳中。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国务院授予厉以宁“改革先锋”称号。在获得褒奖时,厉以宁说:“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

北大时光

1951年8月,厉以宁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第二年,传来了院系调整的消息。北大经济系大部分并入新成立的中央财经学院,小部分留在北大,政治经济学是唯一专业。当时有人提出厉以宁不适合学这门学科。代理系主任陈振汉教授和张友仁老师讲了好话,他才得以留在北大。

厉以宁说:“陈振汉先生在听课的学生中注意到了我,要我有空到他家里去坐坐。也许是因为我课间课后喜欢提问吧!”厉以宁“有空去坐坐”的还有赵迺抟先生的家。赵先生又推荐厉以宁结识了专攻西方经济史的周炳琳先生。周炳琳曾言:如果没有经济史基础,经济理论是学不好的;如果没有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工业化会走弯路。厉以宁说:“这两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的研究和学习。”

1977年,厉以宁正式登上讲台,很快成为大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有时连走廊上也挤满了人,以至有学生提前领号,凭号入场。

人称“厉股份”自称“厉非均衡”

20世纪80年代初,就业成为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1980年夏,厉以宁在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上提出,可以用民间集资的方法,组建股份制企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开辟新路。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1986年,价格“双轨制”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4月26日,厉以宁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所有制改革。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发文,再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声疾呼。有海外中文报纸给他起了“厉股份”的外号。

数十年后,厉以宁在谈到这个外号时说:“有人称我是‘股份制的首创者,这不符合事实。如果要有外号,我认为应该是‘厉非均衡。”

“非均衡”是指在市场不完善、价格体系不灵敏条件下达到的均衡。20世纪80年代末,厉以宁提出了“两类不均衡”的观点。他认为,按照市场主体是否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均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企业能够自主经营、不受干预情况下的“非均衡”。在传统和双轨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里,企业难以摆脱行政的干预,是第二类“不均衡”。唯有培育出充分自主、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才能转化第一类“非均衡”。这是他坚持经济改革必须从产权改革入手的学理依据。

厉以宁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国的股份制改革经历了试点、暂停、重启,主张股份制的学者一度面临被否定、被批判,直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才有了变化。

2004年,《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连同厉以宁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一同被送到国务院。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问世,即著名的“非公经济36条”。厉以宁又成了“厉民营”。

无悔今生不自愁

1980年,厉以宁第一次提出以“股份制”汇集社会资金兴办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设想,未被采纳且受到质疑。厉以宁写下“七绝”:“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这首诗成为一代改革者心路历程的写照。

如今,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处教授公寓里,89岁的厉以宁和夫人何玉春过着平淡日子。客厅仍是十几年前的装修,家具也有些陈旧,唯有一对略新的沙发,是学生送的。厉以宁每天早晨6点起床,坚持写一小时文章,7点做两个人的早饭,然后看书、写作,直到11点,开始做午饭。做饭,是夫人何玉春为了让他有机会歇歇脑子、动动身体。

何玉春是电气高级工程师。厉以宁的文章总是先给她看,何玉春满意了,厉以宁才放心,这样,一般读者读起来也不会太难。

从1957年两人重逢、为何玉春写第一首词起,厉以宁“情诗”多多。2008年,是他们金婚,厉以宁以“凄风苦雨从容过,无悔今生不自愁”的诗句总结50年婚姻,也可视作作者自况。

猜你喜欢

经济史厉以宁外号
读马德斌《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
爱起外号的小瓢虫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制造认知冲突,优化经济史教学——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
补足中国经济史教材短板,有效备考全国卷——以人民版必修Ⅱ为例
厉以宁——新常态意味新变化新机遇
调皮的小河虾
201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创见
厉以宁:把脉中国经济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