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误的决策

2008-06-26胡忠英

37°女人 2008年7期
关键词:白兰地威士忌华尔街日报

胡忠英 魏 凯

任何企业,即使世界知名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策的教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可口可乐盲目改变配方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做了一次大规模口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他们抛弃了旧配方,采用新配方。公司董事长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容易做出的决定之一”。但事实表明,这是一个极大的失策。对口味的研究并不能反映出品牌的力量,可口可乐公司忘记了他们的新配方实际上是在排挤自己目前的产品。后来,公司用了十多年时间,花费了巨额广告费,才逐渐恢复元气。

通用汽车缺乏预见

美国新泽西州制造引爆器的布得力公司发明了一种撞击后瞬间膨胀的安全气囊,可装置在汽车方向盘上,以保护汽车驾驶人。当他们向美国通用推销这种产品时,却因为不是生产汽车零件的同行而遭拒绝。后来,日本丰田买下了这一技术,其制造成本每个只有50美元。而当时对这项技术嗤之以鼻的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后来所采用的安全气囊,最低成本都在500美元~600美元之间。

威士忌兵败香港

英国威士忌和法国白兰地在刚进入香港市场时,威士忌只卖出17.5万瓶,白兰地却售出250万瓶。为什么在日本和其他地方占上风的威士忌,在香港却遭败绩?毛病就出在威士忌酒的中文译名上。顾名思义,连“威士”们都要有所顾忌,还有谁敢喝呢?而白兰地这个美名在讲究文字之道的东方人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理所当然地受到香港人的偏爱。

《商业日报》被股价表击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两份最大的商业报纸——《商业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发行量及影响力方面并驾齐驱。到了1951年,这一僵局被打破。《商业日报》决定停止刊登股价表,因为它认为股价表没有多少读者,且制作成本昂贵。但《华尔街日报》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发现,公众对股市的兴趣日渐浓厚。于是,《华尔街日报》继续刊登股价表,其销量就从那时开始起飞。现在,《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已经超过200万份,而《商业日报》只有十几万份。

施利茨因小失大

在20世纪70年代初,施利茨是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为了提高利润,公司改变酿制过程,将生产时间由12天缩至4天,并加入多种添加剂,此后,又在啤酒中加入一种新成分,以延长啤酒的保存期。短期内,公司的利润大大提升。但不幸的是,添加剂和新成分与泡沫稳定剂产生反应,使啤酒呈现乳白色混浊。此事导致公司在1976年大规模回收啤酒,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从此,“施利茨”就沦为消费市场中微不足道的啤酒品牌,一蹶不振。

瑞士钟表威风不再

瑞士的钟表一直是世界钟表业的佼佼者,但曾几何时,却被日本超越。原因何在呢?早在1967年,瑞士人就研究发明了石英表,但却被瑞士的钟表企业所拒绝,因为他们认为,石英表不可能取代瑞士机械表。结果,日本精工(SEIKO)买下了石英表技术,短短十年,就将世界钟表市场变成日本人的天下。

(吴清贵摘自《知识窗》)

猜你喜欢

白兰地威士忌华尔街日报
编号“1914”和中国白兰地往事
Never Give Up Dreams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一瓶1920年威士忌拍出150万英镑
国产白兰地能否“突围”
也许没有《华尔街日报》模式,但故事终究是报道的基本
为什么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
调配威士忌就像一支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