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唤企业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

2008-06-23

卓越管理 2008年5期
关键词:呼唤公民责任

李 勇

中国人在自己的记忆里将会永远铭记这一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数万个鲜活的生命刹那间魂归天外,山河呜咽,举国为之殇!

有两个镜头深深震撼并灼痛了笔者的心:一个刚从坍塌的学校废墟里被营救出的小姑娘,眼中充满惊恐;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自己倒塌的房屋的废墟上长久静默,眼中是极度的无助与茫然……逝者已逝,愿他们在天国得到安息;幸存者还要活下去,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愈合他们心灵的创伤?血浓于水,同胞们无私温热的爱将是支撑他们坚强活下去的最大力量!

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心在这场空前的大地震面前也得到了一次空前的震撼与洗礼,驰援、捐助、致哀、祈愿……人性的光辉普照华夏!这其中,更多见企业界人士慷慨解囊相助,爱心昭昭,令人起敬。

如果说是这场大劫难触动了大多数企业界人士心底深处的公民意识的萌动与觉醒,笔者以为应该被视作如此大不幸中之一幸。以次为发端,我们应当呼唤企业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

美国波士顿学院给出的企业公民的定义是: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结合的行为方式。通俗一点讲,企业公民是关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新的契约关系。公民意味着法律保障下的权利和义务。将“公民观”引申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范畴——建立企业公民理念,不仅意味着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还包括对其参与社会环境改造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公民超越了慈善家的个人行为,而是企业理性选择下所承担的责任。换言之,“企业公民”意味着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人”。

企业公民意识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评价一个企业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企业的利润和税收的贡献程度,还要看它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一个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也会被社会公众所抛弃。作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的企业而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往往被视作一种负担。这其实是一种极为偏颇的认知。具备企业公民意识,其本意也并不是要求企业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承担社会责任,“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而视企业公民意识为可有可无,则无疑是不智的表现。

一份研究表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恪守企业公民原则的企业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企业的品牌赢得美誉度。因为品牌一旦进入社会,它就不再只是企业的私有财产,包含了更多心理、文化、道德等元素,其评价也更多来自于企业在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中的具体表现。

国难当前,我们虽然无力去挽回往生者的生命,但我们可以为幸存者做更多的事,在此呼唤并期待企业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为弱者施援,为国家分忧!

猜你喜欢

呼唤公民责任
呼唤生命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无声呼唤
与你相伴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