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价调控政策趋向:以粮为纲

2008-06-10

金融博览 2008年5期
关键词:短期内粮价种粮

朱 敏

目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企业有着极为强烈的涨价冲动,而消费者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也在上升,物价存在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因此,短期内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措施、加强价格行政执法确有必要,但从长期看,政策更需要长短兼顾,从源头性和体制性因素入手,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稳定消费者的通胀预期。

通过“促进限出”提高国内

粮食自给率

在国际市场粮价无法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想平抑国内粮价就只有从内部想办法,应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目前国际上除了小麦价格以外,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均低于国内,短期内中国可以加大进口以抑制通胀预期。鼓励进口、减少出口不但可以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还可以增加国内市场对外汇的需求。

充分发挥市场平抑价格的

内在机制,减少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尽管可以短期内抑制通胀,但可能会引发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而短缺是更为严重的通胀。由于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其价值的合理回归,提高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是符合政策导向的,因此,只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太离谱,政府就不必过多干涉,而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进行自动调节。如果政府采取强硬措施管制价格,则很可能抑制价格信号发挥诱导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反而使某种商品供应紧张的状况持续更长时间。相反,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使得土地收益提高,受比较效益引导,农民增加投入从而使农产品供应增加。

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和

种粮农民的补贴

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非常小,依靠压制需求平抑价格基本不现实。从长远来看,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广大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这样的组合措施将不会扰乱市场自然具有的平抑价格的机制,而是政府在市场之外补充市场的某些不足。此外,在种粮成本不断上升,进城务工工资较快上涨的局面下,政府有必要提高粮食收购价,同时补贴农民种粮,以鼓励其种植粮食,提高粮食供给,这是解决中长期粮价上涨压力的正确路径。

完善物资储备制度,

稳定消费者通胀预期

决定价格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供需,而是人们对于供需状况的主观认知。对一个人口大国,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及采取应急措施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也可对短期市场供给变化予以调节。政府应建立重要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预警系统,并将信息及时对外公开发布,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

加大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

调控力度

通胀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用货币及有关货币的政策解决问题。控制贷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央票发行是必要的货币紧缩手段,同时应考虑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提高利率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输入型通胀显著的局面下,人民币升值也是应对通胀的重要工具之一,适当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对于稳定物价、扩大对外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自2008年3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

猜你喜欢

短期内粮价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画画就如种粮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
2016年一季度自卸车市场,短期内销量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