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2008-06-06张利平
张利平
正确认识和处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上不去,基础不牢固,再壮美的蓝图也无法实现;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动力支持。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才能健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更加巩固,农村经济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渠道狭窄、收入水平偏低、增收难度大等一些不利因素和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有关。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强县域的财力物力,才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效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难题。要使现代文明能向农村地区传播,除了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外,还必须通过发展县城经济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吸引众多农民到县城就业和消费,这些在县城就业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观念,能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会拉动工业品需求,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契机,走“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协调发展路子,就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新飞跃。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县域经济的集约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就地转移就业为主的方针,发展县域和中心城镇吸纳农村人口门槛低的优势,把工业园区与城镇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结合起来,这样就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集约发展。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县域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县域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搞好发展规划,合理进行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搞好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衔接,在推动农村发展的同时加快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县域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延伸,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新农村,将有力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县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
如何以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各方互動的经济。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推进“三化”进程。
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察右前旗坚持用现代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把促进农产品加工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摆在重要位置,巩固种植业,拓展畜牧业,强化加工业,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壮大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工业强县为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察右前旗立足本地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县域工业的发展规划和思路,既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迅速壮大工业总量,走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过程,是让农民在农村就能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过程。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实行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镇为重点,以现有建制镇为基础的新型县域城镇体系。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要保证取得实效,必须制定各项配套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科学编制规划,按规划有序推进。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基础作用。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妥善处理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主动的关系,形成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深化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县级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升主体素质。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责编: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