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獐之辨
2008-05-19徐向东
这几年,有心出去转转,领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拜读了几部有关风光地理的书(姑隐其名)。其中讲到中国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茫茫林海,列举一些树种名称,如红松、落叶松什么的,必不可少。“樟子松”字样常列其中。然而,这个“樟子松”打头的“樟”字,竟然用错了,而且是几近一种想当然式的错误,屡见屡错,颇有几分顽固。
这树正确的名称是看着不怎么顺眼的——獐子松。
为此,引出本篇小文,是为“樟獐之辨”。
看看权威工具书《辞海》对“樟”与“獐”是如何说的吧。
樟,植物名。亦称“香樟”,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梢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脉有腺体。初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紫黑色,基部有杯状果托。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因其美观,又常为绿化树、行道树。
樟木箱子,在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期,名头十分响亮。家里拥有两只,那时候即是“小康”。
樟,仅为樟科植物的一种。而樟科植物约有45属,近 2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0属,423种,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华南和西南为最多,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那些看着和“樟”字距离挺远的楠木、肉桂、鳄梨等树种,均属此科范畴。
獐,动物名,亦称“河麂”“牙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长近一米。雌雄均无角。雄獐犬齿发达,形成“獠牙”。冬季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季毛细短,微带红棕色,腹毛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尾短,行动灵敏,善跳跃,能游泳。每胎3~6仔。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獐子松,植物名。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小枝淡黄色。叶两针一束,长4~8厘米,粗硬。球果窄长卵形,先端渐狭,鳞盾隆起,鳞脐有微刺。产于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常成纯林;亦分布于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最喜光,能抗旱寒,为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木材供建筑、枕木、矿柱等用材。又为观赏树。
松科,裸子植物,10属,230种以上,分布极广。中国10属都有,约97种(其中引种栽培的24种),各省均产,为非常重要的林木。木材价值高,多被作工业原料用、药用、食用乃至观赏。而其10属之一种的“獐子松”,之所以常被顽固地误作“樟子松”,皆因人们对樟脑、樟油、樟木箱子太熟悉,以为就应该是“樟子松”的想当然。
其实,“樟、獐”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动物,一个植物,一个可以到处跑,一个站那儿跑不了。“獐子松”之所以“獐”子打头,命名时得于“獐”的“腹毛淡黄色”与“獐子松”的“小枝淡黄色”遥相对应引发的联想,亦未可知。
行文至此,可以结束了。
以后请不要写错“獐子松”了。
徐向东: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