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变阵的灿烂
2008-05-14陈君
陈 君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
泄密,在奥运会进程中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翻转了奥运会点火仪式的主题,使它从苦难甚至带着仇恨的历史,走向人们所向往的和谐未来
20年前,1988年9月17日,奥运会来到韩国汉城,留下一曲《手拉手》;20年后的今天,在中文版世界地图上,却再也找不到“汉城”。2005年1月,时任汉城市市长的李明博在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
20年前,观看汉城奥运会开幕式演练后,日本记者为抢新闻,泄露了韩国马拉松名将孙基祯将点燃主火炬的秘密,韩国主办方被迫变阵——依据教育、体育、艺术三主题,选出小学教师郑善万、马拉松运动员金元卓和舞蹈演员孙美廷,共同担当最后一棒火炬手;20年后的今天,韩国第三大电视媒体SBS违规播出北京奥运彩排镜头,居然又将这样的失望和愤怒留给中国。
幸好,北京奥运主火炬点燃方式仍安全地“密封”着。
那一刻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名字依然是“孙龟龄,日本”
2002年11月15日凌晨,韩国“马拉松英雄”孙基祯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岁。第24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时,留着长长胡须的孙基祯,手持火炬,走入会场。他最终不能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这本身已成为一种传奇。
他的传奇不止于此。
孙基祯1912年出生在朝鲜新义州,从小就显示出在跑步项目上的天赋——每天要跑5公里的路上学,刮风下雨,从未间断。15岁那年,孙基祯首次参加跑步比赛,超过所有成年对手,拿到自己的首个冠军。
因家境贫困,他没有升入中学,但人生却因“跑步”实力被改写。作为特长生,他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田径部,开始正规训练。1933年,孙基祯包揽朝鲜新宫马拉松赛全程赛等大赛冠军。两年后,23岁的孙基祯在东京创造2小时26分42秒的当时马拉松跑世界最佳成绩,引起世界田坛关注。
1936年,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孙基祯的机会来了。
此时,朝鲜半岛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禁止朝鲜人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强迫朝鲜人把自己的姓名一律改成日本名字。
为了能站在奥运赛场上,孙基祯不得不与另一位朝鲜选手南顺永一起参加日本的奥运选拔赛。向奥运筹备会报名,两人被迫使用日本名字,孙基祯参赛用的名字是“孙龟龄”——这个名字直到二战后朝鲜摆脱日本统治才改过来。
那时候的孙基祯已经小有名气,每当有人要求签名,他都用韩文来签,不止一次地声明自己不是日本人。最终,他和同胞南顺永都获得奥运会马拉松参赛资格。
1936年8月9日下午3点,柏林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开始。
一开始,上届奥运卫冕冠军、阿根廷选手萨瓦拉就展现出过人实力,领先跑过折返点,孙基祯一直紧跟其后。
跑过25000米,萨瓦拉体力逐渐不支,步子越来越沉重。31000米时,孙基祯和英国选手欧内斯特·哈珀甩掉萨瓦拉。最终,萨瓦拉因前半程速度过快,身体透支退出比赛。距离终点还剩4000米,孙基祯越跑越勇,拉大与哈珀的距离,第一个跑进体育场,撞线时的成绩是2小时29分19秒2。一个马拉松比赛的世界最佳成绩诞生了。
亚洲人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30分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
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孙基祯却毫无胜利的喜悦,看着成绩牌上自己名字后面的“日本”标注,心里非常难受。当太阳旗伴着日本国歌在体育场升起时,孙基祯为国争光的梦想瞬间破灭。
这位本该为金牌自豪的冠军,深深低下头,用一盆颁给冠军的月桂树挡住了运动服上的日本国旗标志。这个瞬间被一名德国摄影记者永远记录下来。
当时,朝鲜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亚日报》,大篇幅报道孙基祯夺冠消息,配发了这张大照片,编辑抹掉了孙基祯运动衣上若隐若现的日本国旗标志。日本当局得知这一消息,即刻逮捕并驱逐了社长、主编和十几名报社职员,并勒令《东亚日报》停刊9个月。
而孙基祯的冠军奖品——一顶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在日本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也被柏林奥运会组委会扣下,藏进柏林一家博物馆里。直到1986年8月,已经74岁高龄的孙基祯重回柏林,在纪念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50周年大会上,联邦德国奥委会主席维利·道默才给他补发刻有孙基祯名字的那顶古希腊头盔。
令孙基祯终生遗憾的是,那个刻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名字依然是“孙龟龄,日本”。而日本记者对主火炬点燃方式的泄密,这个曾经饱受日本屈辱的韩国体育老英雄,也最终不能成为点燃汉城奥运会圣火坛的火炬手。
“三人点火,象征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即便“临时变阵”,汉城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也无疑充满了激情。
在开幕式上,当第100个国家代表队入场时,火炬手休息室里传来指挥部要求做好准备的通知。此时,孙基祯老人手持火炬进入会场,“几乎是跳着舞跑完100米的”。
他将火炬传给第10届亚运会3枚金牌获得者林春爱。林春爱绕场一周后来到圣火台下,接到信号已等候在那里的三名最后一棒火炬手,正面向林春爱并肩站在那里。
郑善万从林春爱手里接过火炬,将另外两个人的火炬点燃,之后,三个人按指定方位登上圆盘形升降平台。圣火台在21米高处,乘升降平台只需要15秒钟。到达后,三个人将手中的火炬在空中挥动一下,然后转过身,同时把火炬送到圣火台里。大约过了四五秒,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三人点火,象征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汉城奥运会徽章上的三极思想。”汉城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表在淳先生说。泄密,在奥运会进程中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翻转了汉城奥运会点火仪式的主题,使得它从苦难甚至带着仇恨的历史走向人们所向往的和谐未来。
孙美廷当时是初中三年级学生,主修韩国舞蹈,曾获得过东亚舞蹈比赛学生组金奖。金元卓是马拉松选手,当时还是建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在校生,他曾在1988年3月举行的东亚马拉松大会兼奥林匹克选手选拔赛上获得第一名。 ★
1988年,汉城
汉城向奥运问好,就像一个匆忙的女主人冲去开门时还在一边整理她的头发。458艘船沿着汉江顺流而下,人们祈祷着在未来疯狂的两周里能够顺利航行。甚至当1500名舞者组成字样“O-SO-O-SE-YO”或者“welcom”的活动快要来临时,老妇人们还在用短把的扫把清扫街道。
快,快,客人们已经到了。有一些,像中国的跳水运动员许艳梅,已经在为金牌拼搏。停止吐痰,赞助商的广告说。记住说英语,事实上,尽管商人们和其他人花了好几个月高唱几个短语“nice to meet you”或者“here is your change”,但很少会变成流行。当问及多少游客来到汉城观看奥运会时,汉城奥组委的一个官员毫不犹豫地骄傲地说,“15个”。
事实上,大约500倍于那个数字的人聚集在体育馆,来庆祝一个民族七年准备的结束和取得的成果。这个被30亿人目睹的盛会,像首精确完美的诗歌运行着。数以千计的气球升起来,76个跳伞员从空中飘下来,包括一些象征着韩国和运动会的一切标志。与此同时,88个出生于1981年9月30号——汉城成为24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那天——的孩子进入内场,好像在圣火点燃和漂亮高贵的花冠舞之后,情感需要另一个提升。
(美国《新闻周刊》1988年)
本期稿件发排之时,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点燃还有2天。
伴随着奥运倒计时大钟的归零,一切关于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奥运主火炬点燃的猜想即将揭开谜底;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即将到来!
七年以来,无数中国人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一刻,即将开花结果;
十八年以来,无数中国人为北京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在这一刻,即将开花结果;
三十年来,无数中国人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繁荣进步,表现出的远见、智勇和坚毅,在这一刻,即将开花结果;
由此上溯到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改造积贫积弱的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奋斗,在这一刻,即将开花结果;
这一刻,寄托了中国人民多少承诺、期待和理想。
这一刻,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后的一个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即将点燃的主火炬,不仅会映照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伴随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度过激情彭湃的一个月,更重要的是,她将激励我们为了一个更加自由、民主、繁荣、进步的中国——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