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缺失与回归

2008-05-1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习作小学生

张 立

一、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缺失

就教育而论,个性化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它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新课标理念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作文本质特征的体现,更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但是,在实际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往往是套话、假话、空话的堆积,习作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作文本中所写的总是好人好事,结尾总是讲大道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提倡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已迫在眉睫。

二、导致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成因

(一)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更加突出了作文的个性化。但在实践中,思维僵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的写作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在作文课上,不厌其烦地讲解怎样选材才能新颖?怎样结尾才能意味深长?用哪些词才能写生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限得死死的,文章怎能不“千人一面,千文一腔”?

(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不够理解

教师远离学生生活,远离学生情感,远离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心理世界不够理解。学生文中一出现“帅呆了”、“酷毙了”等词汇,教师就批评不严肃;学生写“上网浏览”,教师就批评不该沉溺于网络中……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奋点,也难以激发他们的潜在思维。

(三)作文与生活的割裂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作文教学思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环顾我们的课堂,作文教学依旧十分封闭:一方面,学生被禁锢在课堂里,作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被人为割断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被局限在教科书中,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积累与知识储备。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知识的积累,学生自然失去了“童真”、“童言”,自然要去编、套、抄。

三、小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

(一)前提——解除束缚,正确认识作文“个性化”的内涵

“以我手写我心”,实际上就是呼唤作文“个性化”的回归。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就是指学生习作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正确认识它的内涵:首先,个性化以真实为基础。孩子的作文应是孩子健康生活的反映,应是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笔写我心”,只有这样,才能根治编、套、抄的顽症,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其次,个性化强调创新,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第三,个性化倡导自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训练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认识到作文是写作主体自己的事,别人不应包办代替。只有当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时候,写作也才能成为一项精神独创工程。

(二)基础——师生和谐,营造学生“个性化”创作的良好环境

要改变当前写作的弊病,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有赖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个性的作文教学环境。

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

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我曾看到一篇习作《“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小作者赞扬“狗拿耗子”这种打击坏人坏事匹夫有责的精神。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打破传统认识的独特感悟给予大力表扬。实践证明,教师越善于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个性意识就越强烈。但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不等于说学生的一切感悟都正确。因此,面对个性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乃至偏差,教师要加以合理引导。

2.呵护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雨中,水珠在树叶上快活地抖动,就好似小鸟在梳理着羽毛”、“我听到了树叶轻声欢唱的声音”,这些典型的儿童个性语言,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与奇特的想象。教师要在讲评中及时肯定、欣赏学生的表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习作起步阶段,孩子只要写了就是好的,哪怕写的是流水账,也是值得表扬和保护的。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要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我们相信随着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自然会知道怎样把想说的说明白。不恰当的批评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3.充满“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审视传统的作文评语,大都是些法官式的判词:“内容不具体”、“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太多”,等等。这类评语,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应怀着欣赏之情细细阅读,随时发现学生字里行间闪烁着的鲜明个性。例如,“读了这段文字,老师仿佛也置身于这美妙的意境之中”、“这个词用得好,耐人寻味”、“你进步多了”,等等。即使作文中存在问题,也是正常的。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婉转指出学生的问题。诸如“这段话有语句,老师看不明白,你能否再推敲一下”、“经过再具体些,老师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些人性化的作文评语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

(三)关键——积累生活,丰富学生个性化创作的生活体验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叶圣陶先生的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内化、积淀,形成的文字才具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张扬学生的感性和灵性。因此,不能割断作文和生活的联系。

1.丰富课外生活,开辟个性发展空间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局限的空间,去积累生活,丰富源头。在日常生活中,我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实践。在班级活动时间开展“故事接龙”,在“红五月”进行男女生唱歌对抗赛,在儿童节开展“福娃进班级”活动……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把实践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作文中,没有了胡编乱造,没有了生搬硬套,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2.多角度观察生活,开拓个性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触摸世界,用眼睛去发现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用心去体验成长道路的点点滴滴,从而使文章显示出生活的独特性。平时,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家人的喜怒哀乐,关注校园中的多彩生活,观察班级里的偶发事件……如“神舟六号”发射期间,我每天引导学生关注“神舟六号”的进展情况,从准备发射到看费俊龙“表演”翻筋斗再到顺利返回,学生们的心情有期待、有喜悦、有激动,也有自豪,一篇篇极富个性的日记记录着学生们的心情变化。

3.扩大阅读积累, 促进个性思维发展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学好书上的课文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启发学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开学初,我把学生带进图书馆,感受从书籍中汲取营养的乐趣;当学生学完了《一夜的工作》后,我向他们推荐了《你是这样的人》;当学生们陶醉在毛主席的诗歌《长征》时,一系列有关长征的诗歌、毛主席的诗词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每学期,我还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心得展览,并且评选“阅读之星”。学生们阅读的书目涉及广泛,包括童话寓言、名人故事、世界名著、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等。学生们在交流中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就是将学生生活的体验以及心灵的感悟结合起来,形成表达上的创造,使每篇习作都闪动鲜活的思想和个性的灵光。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回归,意义深远。它既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个性化习作小学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我是小学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