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活”起来

2008-05-14王京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道德北京德育

王京兰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工作的难题,因此,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领域。

一、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嵌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德育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教育目的不是通过一项工作来落实的,而是要求一所学校的全体人员齐抓共管,要求一所学校的所有工作同步开展,这样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才能彰显出来。因此说,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办学准则,在“和谐”的主题教育下,提出了“和谐的校园孕育和谐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根据儿童教育如鸿蒙初开,少壮失之毫厘,老大谬之千里,启蒙教育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均衡及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勤于业、修于身”的12字校训,就是要全方位地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志于道”,就是心存高远,立志于人生远大的理想和自然的规律;“据于德”,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永远“存德于心、据德视物、以德服人”;“勤于业”,就是珍惜宝贵时光,像海绵吸水一样勤奋学习;“修于身”,就是从小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

二、让德育内涵“活”起来

新时期,针对社会与人的现代化,德育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新的生命,使之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为此,我校开展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主题,在奥运会召开的背景下,我们在与“同心结”国家交流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民俗、差异,推出了“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提出了“五和谐”、“五爱”的教育,开展了“让和谐之美伴师生成长”、“让爱伴我成长”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我们的校园充满着爱与和谐的气息,孩子们浸润在这美好的校园文化中。

三、让德育途径“活”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与实践相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内化感悟。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因此,强化德育实践活动,解决“信”和“行”统一的问题,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提高德育实效性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校根据学生培养的目标,构建了以学生的行为养成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取向的开放性的德育体系。

建构知识需要有学习材料,建构道德就要有活动载体。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

几年来,我校在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的工作思路中,注重道德教育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学生的道德素质很快得到提升。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主题特色教育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校德育“五和谐”、“五爱”特色,确定实践活动内容,即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爱自己(励志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他人(尊重篇);人与人的和谐——爱团队(团结篇);人与社会的和谐——爱社会(文化篇);人与自然的和谐——爱自然(环保篇)。

2.依托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相融合

很多主题性的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主题选择与学科相关的内容,然后调整到同一时段上课,进行协同教学。这样,既完成了包括语文、英语、美术、音乐、科技、数学等不同学科的完整贯通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又提高了教学与德育的整体实效性。

各年级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主题,积极挖掘各学科的教育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依托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相融合,深化教育主题”教学模式。

以六年级“牵手北京”为例,我们是这样设计活动的。

定主题。结合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挖掘同年级各学科的“老北京文化”教学内容,确定“牵手北京”这一实践主题。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了解北京的建筑、风土、饮食、民俗等文化,深化热爱北京之情,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和民族情结,落实我校“爱社会”的德育主题教育。

定方案。在年级组中开展教研活动,教师撰写主题活动方案。

课外实践。带领孩子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感悟老北京的文化。把学生分成实践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撰写实践活动计划书,然后查阅、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参观,留住实践活动足迹,撰写实践报告。

课内学科教学整合。我们把多学科教学中有关老北京文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如美术课的《画风筝》、音乐课的《老北京的吆喝》、劳动技术课的《做冰糖葫芦》、体育课的《抖空竹》等。

课内外共同深化教育主题。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与体验中,形成了对“牵手北京”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习作课“留住精彩”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化了“迎奥运、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由此,我校学生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主题特色实践活动的引领下,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中,在积极参与、体验中,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洗礼、被感动。

让我们的孩子们“动”起来吧!让我们的德育“活”起来吧!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爱,让我们的爱充满着智慧,让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自由成长,“优化”发展,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六一小学)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道德北京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