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2008-04-29张旭明
张旭明
心理训练是对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定向训练的过程,良好的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较好地完成技战术和调动机能,并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反之,由于一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在比赛中不能发挥水平。
业余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儿运动员自尊心和模仿能力较强,对新观点,新事物易接受,但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情绪不够稳定,因此心理训练尤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由于自己能注意心理训练,并加以不断总结,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训练方法和规律,在指导训练和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近6年来,所带运动员有2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3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获省冠军20项。
要全力抓好少年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训练:
1、赛前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临近,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心理会越来越紧张.下表是对武进市业余体校96名运动员赛前心理的情况调查。
从调查情况分析,赛前心理正常的占总人数的5.21%,基本正常的占37.5%,不太正常和不正常的占57.3%。从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赛前心理不太稳定,而通过赛前心理训练,可帮助运动员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建立一种自信的、情绪稳定的良好心态,赛前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比赛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情绪稳定,精力充沛,渴望比赛。
(2)盲目自信,对困难估计不足,但当对手超越自己或自己发挥不正常时,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反会不知所措,丧失斗志。
(3)赛前过度兴奋,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发怒、出汗、呕吐、睡眠及饮食不好等,从而导致比赛时能力下降,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4)对比赛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抑郁、沮丧、吃不下、睡不着,无比赛欲望,缺乏斗志,甚至惧怕比赛。
以上第一种属正常型,教练员应加以肯定,使运动员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后三种属于不正常型,应加以心理训练。
2、消除赛前不良心理的训练方法
(1)游戏训练法。通过游戏活动,可调节运动员紧张不安的情绪,对于过度兴奋的可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对于情绪不高的可安排一些有竞争性的并通过适当努力能达到目的的游戏等练习。
(2)激将法。此方法主要用于对比赛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可通过一些语言激将以激发其求胜的欲望,并可安排一些和其水平差不多的运动员一起练,要求这些运动员在最后阶段让其超越,以增强其自信心。
(3)音乐调节法。可播放一些节奏较慢的轻音乐或节奏较快的音乐来调节运动员紧张和过于兴奋以及兴奋不够等情绪,使运动员的心理达到良好状态。
3、赛时心理训练
赛时心理包括赛前准备活动时的心理准备和比赛时的心理状态。赛前虽然教练员和运动员分析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比赛中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在比赛中,除了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心,顽强的作风,详细的战术外,还应有及时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应多让运动员参加一些比赛,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使运动员能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
4、赛后心理训练
赛后心理包括一个赛次、一个单项以及整个比赛结束后的心理。一个赛次或一个单项结束,应及时分析比赛的情况,如对手的实力、运动员自身的发挥、技战术的运用等,肯定优点,发现不足,为下一赛次和下一项比赛制定更完善的技战术,使运动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今后的比赛打下良好基础。整个比赛结束后,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教练员可通过表扬、鼓励、引导等方法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教练员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使运动员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将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总之,心理训练应贯穿于长年训练中。有效、正确的心理训练能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取得优异成绩,也有利于消除比赛带来的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