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的后期管理

2008-04-29

农家参谋 2008年3期
关键词:干热风粒重减产

一、生育特点与调控目标

冬小麦生育后期是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养分运输、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阶段。该阶段的调控目标是养根护叶,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协调植株碳、氮营养,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贪青、早衰、青干和倒伏;加强对病虫害和干热风的防治,保证光合器官完整;适当喷施激素、微量元素等,以调控物质运输,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争取粒多、粒重。

二、主要管理措施

1合理灌水。冬小麦后期缺水,常造成植株凋萎,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呼吸强度升高,物质消耗增多,灌浆缓慢。灌浆前期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灌浆后期为50%~65%。生产上,后期应浇好灌浆水(开花后15天左右,即灌浆高峰前灌水),以养根护叶,防早衰,增粒重。一般浇过灌浆水后,就不必再浇麦黄水,因为尽管麦黄:水对麦田间套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对防止干热风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浇后土壤温度降低,会导致籽粒灌浆速度减慢,成熟期推迟,植株易青干枯死,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同时还影响小麦的品质。此外,后期由于麦穗较重,灌水后土壤松软,容易发生倒伏。所以,后期灌水应避免大水漫灌,不能使地面积水,并注意在大风天气时停灌。

2叶面喷肥。后期仍需保持一定的营养水平以延长光合器官的功能期和维持根系的活力。如果该期缺肥,易使绿叶面积减少,灌浆高峰来临早且峰值小,灌浆期缩短,粒重降低。因此,对于氮、磷、钾供应不足的麦田,抽穗至灌浆期间当叶色转淡、旗叶含氮量低于3%、叶绿素低于0.5%时,667平方米可喷洒50~60千克2%~3%的尿素溶液,或2%~4%的过磷酸钙液,或0.3%~0.4%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粒重,提高产量与品质。

3防御干热风和雨后青枯。河南省不同地区5月中下旬干热风的发生频率多达10年7~8遇,其中,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干热风袭来,热害和干害共同作用,使植株蒸腾加剧,细胞失水,呼吸作用初期升高后渐停滞,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产物减少,严重时植株死亡。干热风一般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达30%以上。高温危害小麦生育的另一种形式是雨后青枯。小麦成熟前4~5天降雨,阴雨过后(3日内)天气突然放晴,并伴以30℃以上的高温,这时由于土壤水分较多,根系缺氧、活力降低,地上部蒸腾加剧,水分失衡,使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受阻,茎叶在叶绿素来不及分解的情况下即行干枯。小麦雨后青枯一般减产5%~20%。

防止措施是:选用耐高温、抗干热风的早熟品种;适期早播,争取使成熟期提前,避开后期的干热风危害;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其通透性;合理运筹肥水,促使植株健壮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浇好灌浆水,并在小麦生育后期喷洒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800~1000倍的石油助长剂等。

4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常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发生;常见的害虫有黏虫、蚜虫、吸浆虫。病虫危害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如果是多病、多虫同时发生、蔓延,小麦减产更为严重。

搞好病虫综合防治,应大力推厂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以及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可667平方米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毫升+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应注意667平方米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对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

5防止倒伏。小麦倒伏不仅导致粒重降低,而且由于下部叶片和部分单茎死亡(光照不足),穗数亦有减少。抽穗前后倒伏减产30%~40%,灌浆期间倒伏减产10%~30%。为了防止倒伏,除了在生育前、中期采取前述各有关措施外,后期在灌水方面还应注意:减少灌水次数,即在浇好灌浆水的情况下,一般不再灌水;掌握好灌水时间,即应及早灌水,因为随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穗部重量越来越重(蜡熟前鲜重最大),气温越来越高,灌水时间过晚易发生倒伏或造成植株青枯;选择适宜天气,即应在无风晴朗天气进行灌溉;控制灌水量,即要保证浇透,但不能让地面积水,以免土壤形成泥浆,导致根倒伏。

6适时收获。小麦收获适期很短,又正值雨季来临或风、雹等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季节,及时收获可防止小麦断穗落粒,穗发芽、霉变。一般认为,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为小麦的适宜收获期。人工收获可在蜡熟中期;机械收获时,以完熟初期为宜。种子田以蜡熟末期和完熟初期收获为宜。

(450002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永华郭天财)

猜你喜欢

干热风粒重减产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几种化学制剂对葡萄光合作用抵御干热风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65年来濮阳市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