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的训练方法
2008-04-29张胜久张文利
张胜久 张文利
距离感,又称深度知觉,是散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化运动知觉。拳谚曰:“拳打分寸,脚踢毫厘”,意指运动员双方在比赛过程中,要清楚地感知并把握自己与对手之间的有效实战距离寻找最佳进攻、防守与防守反击的机会,不要“舍近求远”,要“恰到好处”。
距离感是衡量一名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标准。距离感不是天生的,是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阶段,是通过训练提高距离感的有效时期。
一、步法变化训练法
拳谚曰:“技击步为先,走为百练之祖”,可见步法在技击中占有重要地位。步法训练主要采用单人练习法和双人练习法。单人练习时首先要做到“无敌似有敌”,在此基础上结合散打步法进行移动练习,即前后、左右步法互相结合,重点强调重心的转换与步法的变换。双人练习法有接触与不接触两种,接触练习可以采用“踩脚”练习,双方实战姿势开始,运用步法和身法的变化一对一踩对方脚。非接触练习可以采用“跟随”练习,双方保持一定距离但不接触,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主动方随意做出任何步法,而被动方要紧跟其做相反的步法,依次进行。
二、移动击靶训练法。
移动击靶分为击移动中的靶或移动过程中击靶两种。因为比赛过程中对手也是随时变换位置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训练过程中就要采用:(1)击移动靶:即两人一组,一方持靶一方击靶,持靶者要无规律的改变靶子的位置或击打类型,如从右高鞭瞬时变为左低鞭,而击靶方要根据持靶者位置即时击靶。(2)移动击靶即单人击打固定靶练习时,脚下的步法要不停的移动,并根据自己的位置与靶子之间的距离及时调整,从而获得最有利的击打效果。如离靶距离近时用拳击打,距离远时用腿击打等。
三、拍肩摸膝训练法
“拍肩摸膝”是训练距离感的一个有效方法,既适合专业训练也可以辅助游戏练习。它主要训练练习者对敌我双方的距离掌握与击打的准确性。要求身高近似(体重无要求)的两人一组,以实战姿势开始,双方保持一定距离,利用双手掌心或掌指互相拍摸对方的肩部或膝部,在拍摸过程中可以互相躲闪对方的进攻,每拍中有效部位1次得1分,时间2—3分钟,最后得分多者获胜。
四、心理激励训练法
心理激励法是针对一些散打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与对手对抗时,心理紧张胆怯,导致技术动作变型或不敢出动作,从而打来打去都是“徒劳无功”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手段包括(以甲方胆怯为例):(1)攻防对练。即两人一组,甲方进攻,乙方只能躲闪和防守而不能进攻;(2)防反对练。即两人一组,指定甲方主动进攻,乙方只允许防守或打防守反击;(3)条件对练。即甲方进攻,乙方只允许用拳或者脚再或者摔法进行对抗。
五、条件限制训练法
条件限制训练法是针对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而采用的方法。因为距离感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和动觉来实现的,其中双眼视觉对于距离感是首要条件。因此,通过采用限制双眼视觉而提高自身动觉,进而提高距离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具体手段为:(1)两人一组,一方喊前、后、左、右的口号,一方蒙眼配合口号进行步法组合练习。(2)两人一组,双方都各蒙住一只眼睛,进行不接触的攻防技术配合练习。条件限制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其原理就是限制住与距离感有关的某一因素,如视觉、听觉、运动觉、肤觉、平衡觉等,进行强化练习。
六、随机变换训练法
随机变换法是指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变换与距离感相关的因素,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变换因素包括:(1)照明条件。光线越亮,在心理上感到对手的运动速度越快,进而不容易正确掌握距离感,反之同理。因此,为保持其稳定性,要提高对各种照明条件的适应能力;(2)对手的身材特征。因为散打比赛是按级别划分的,同一级别身材高度可能不同,身材越高在距离上越占优势,因此要经常变换训练对象以适应不同高度给自己造成的影响;(3)训练手段。训练手段的及时调整与变换对于提高距离感有一定影响,如练习完组合步法之后马上进行移动靶练习,以达到“趁热打铁”的效果。
七、模拟实战训练法
实战是检验训练手段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但对于一些初学者还不适合。因此可以采用模拟实战法。它是实战的预演和过渡,要求两个级别相同的运动员只使用自身30%-50%的力量与速度进行对抗练习,但在思想上要认为是在正规比赛。研究表明,越是接近实际情况的训练,所建立的神经反射在实际运用中越有效。总之,距离感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运动步法变化与移动击靶的训练方法,要与模拟实战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模拟实战训练不能完全代替实战,实战经验的获得还应从实战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