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因素对篮球罚球命中率的影响
2008-04-29金长庆
金长庆
本文运用心理学及其它的相关专业学科,以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十六届男篮甲组队员12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量统计法进行研究,以找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为今后提高罚球教学训练效果及创新罚球方法提供参考。
1、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1.1 心理调控能力差
心理调节和自控是指运动员调整与控制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罚球时的心理控制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罚球时,需要有高度精确的空间感觉与清晰的肌肉感觉以及稳定的心理状态,而若队员心理自控能力差,在快速、剧烈、紧张的比赛中到短暂的罚球准备过程中,心理不恢复调整到投篮所需的正常的稳定的最佳运动状态,在罚球过程中会出现呼吸不均、手颤脚抖,使投篮动作失调变形而失误。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决定胜负的罚球时,害怕自己不能罚中而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占50%,以上数据表明自控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罚球命中率。
1.2 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
青少年篮球比赛激烈,往往双方实力相当,场上拼劲足,各种干扰也多,这对罚球队员的刺激性会很大,使其注意力分散,增加了罚球队员的心理负担。调查问卷中罚球对情绪不稳定占75%,注意力不集中占50%,受观众影响占58.3%。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如视觉,会有观众用彩旗带来影响,听觉上欢呼鼓掌声越来越高,对罚球运动员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从而导致了罚球动作变形而降低命中率。
1.3 紧张焦虑情绪
紧张焦虑情绪往往是运动员由于担心比赛失败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另外也与观众形成的特殊气氛,比赛的性质、规模、竞赛对手能力有关。还有过去失败阴影的重视与当前对于失败的担心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造成过度紧张情绪,致使动作失调。调查中发现在对手实力较强的情况下罚球命中率降低的人占66.7%,这也表明比赛时对手实力强也是造成运动员情绪紧张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运动员罚球时紧张焦虑,就会产生各种负担,出现呼吸不均、手颤抖等现象,导致罚球失败。
1.4 缺乏自信心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因素不稳定,自信心差,由问卷可看出有41.7%的队员认为罚球信心不足,在第一罚不中后,信心大大降低的占75%,以上数据表明,如果运动员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意志力,在不利局面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破坏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影响罚球技术的发挥,降低命中率。
1.5 不适宜的兴奋水平
在运动实践中,神经系统的兴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训练和比赛产生不良的影响。兴奋水平高的运动员表现为急躁,易激动,处处想表现自己,不能冷静地面对比赛,且不能冷静面对罚球,在罚球时仓促出手,降低罚球命中率。而兴奋水平低的运动员,则表现出对比赛冷漠,身体软弱无力,比赛中缺少勇敢拼搏的勇气,防守不积极,把握不好投篮时机。这两种兴奋水平在比赛中极为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平衡,结果在罚球时情绪冷漠或急躁,破坏了正确的肌肉感觉和视觉感觉。兴奋水平过高,造成呼吸短促,心跳过快,肌肉轻微颤抖或感到咽喉发堵等。在场上则投篮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罚球命中率。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比赛时兴奋水平高的占66.7%。
2、结论与建议
2.1 在日常训练中多模拟比赛场等进行罚球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2.2 每当进行罚球时,其他队员进行干扰模拟赛场情景,以培养罚球时具有抑制各种复杂的刺激和干扰能力,使运动员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罚球。
2.3 在高强度训练课将要结束时,要求每个队员只罚球一次,命中者结束训练,不中者罚跑,折返跑两组30秒一组,使队员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或让队内心理素质较差的队员罚球一次,不命中全队受罚,在个人压力基础上,增强集体压力,经常采用这种形式的训练,队员承受心理压力的程度就会增强,有利于比赛时罚球命中率的提高。
2.4 训练中将整个过程排成序列(1)接球——拍球(调节呼吸、加强手感);(2)举球——集中(目视球篮,屏住呼吸);(3)屈膝——出球(重心稳定,动作舒展)。每当练习罚球时,让队员心中默念想象罚球动作的顺序,养成习惯,以建立心理定性与反射,在比赛中的罚球均依照平时训练那样,用意动的方法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保证罚球时心理稳定,克服紧张焦虑,提高罚球命中率。
2.5 训练中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做到能够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从而增加自信心,克服紧张焦虑。
2.6 针对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准备不足的原因,教练员应了解队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员分析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队员心中有数,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