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2008-04-24刘坚刘红云张珊珊
刘坚 刘红云 张珊珊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主要用于教学改进的质量分析、反馈、指导系统和主要用于督导教育质量的监测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科学地进行学生学业质量测试、调查与数据分析。
2003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成立了“建立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组。4年多来,项目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发展为核心,设计测试框架、开发测试工具,测试和数据采集过程严格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和程序,采用经典测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试题质量进行分析,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了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数据保密约定的框架内,项目组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为地方和学校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在组织各学科命题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命制试题、对学业水平进行质性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规模测试的数据,在国内率先运用Angoff和Bookmark方法对中国内地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不同学习领域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等级标定,将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状况划分为A(优秀)、B(合格)、C(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3个水平,将八年级学生的学业状况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4个水平。这一成果为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即在此项目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一组典型数据谈谈我们对学业质量分析内涵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使用“典型数据”一词,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为了保密,所有数据都不是某个测试地区的原始数据;二是为了能够反映真实情况,作为示例的数据都有“原型”,而非简单的模拟;三是为了阅读的便利,下面这组数据可以看成某县区下辖20所中学(也可以解读成某省下辖20个地区或某地市下辖20个县区)八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4学科学业测试和相关问卷的部分数据。
一组“典型数据”(图1~图4)
【線索1】从上面的数据图可以看到,该县区绝大多数学校、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方面都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学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编号为2、3、8的三所学校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编号为12、17的两所学校中各学科均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个别学科上的不合格率近50%。
【分析1】实现教育均衡首先是办学条件和就学机会均衡,但更重要的是使儿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应确保每一位受教育者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质量标准,这是教育均衡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因此本项目呈现的图表中,按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列。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数据分析表明大到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州,小至一所学校内的不同班级,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科之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追问】以编号为2、3、8的三所学校为对象,他们的学生在所测试的学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我们有必要追问:取得这样的结果与学生所付出的代价相当吗?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基于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分析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一些背景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数据处理。下面是部分结果(图5~图9):
图5某县区下辖20所中学的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
【线索2】从上面一系列关于学生睡眠时间、作业时间、周末补课时间以及学生学习压力的散点图可以发现大量信息。比如编号为2、3、8的三所学校中,相比较而言学校2的学生睡眠有一定保障,做作业及周末补课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反映学习压力也相应较小,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较好;学校8的情形恰好相反,学生们虽然取得同样好的成绩,但是比较而言学生睡眠时间较少,做作业及周末补课时间较长,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也相应较差;这种情形在学业成绩同样较差的两所学校(编号为12、17)再次发生。换一个角度,图9中编号为8、12的两所学校,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水平相当,但学业成绩却相差较大。这类线索可以通过不断追问而延伸。
【分析2】类似的结果在这几年对各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经常出现,而且无论是地级市、县区,还是学校、班级层面,都有非常典型的个案。不断积累这些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建立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环境,发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先进典型,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线索,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线索3】从图1可以看到,学校1在语文学科的测试中,不合格率几乎为零,意味着这所学校所有八年级学生几乎都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优秀学生数也很少;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见图2),同样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呈现出另外的景象:数学成绩达到A水平的学生比例高达50%,未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比例也有约6%。
【追问】同一所学校同样的学生,在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产生了如此不同的结果,背后发生了什么?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学校1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如下(图10,图11)。
【線索4】从图10可以看出,学校1的学生对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较低。分析问卷的每道题目,我们发现该校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总是(71%)会选择直接告诉学生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只有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而从图11我们发现,学校1的学生对数学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分析问卷的每道题目,我们看到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会(72%)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提问,尽量(68%)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并且尝试通过各种方法验证猜想并得到结论。数学老师较少(6%)让学生背诵概念、公式和定理以及各种题型;较少(5%)选择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做练习。
【分析】从理论上讲,重视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与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传承书本知识的教学,学生会收获不同的果实;本项目在科学、有效的测试基础上,看到了这种差异存在的可能性,这无疑对诊断教学、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会有积极作用。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因素和路径十分复杂,教学方式的不同只是其中一条分析线索。
一次测试、一张图表,细细推敲,还能发现一系列线索,沿着每一条线索顺藤摸瓜,充分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与数据来源地的实践工作者密切合作,这一过程无论对教育决策者、教学研究人员还是校长、教师,无论对寻找典型、总结经验、还是分析问题、改进教学,必定都是一次充满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的漫长旅程。以上分析只是基于一组典型数据简单介绍了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重点在于描述测试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挖掘的教育现象: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校间、区域间教学质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造成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学科之间学业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等等。
通过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可以从省、市、区县层面来了解学生学业质量的总体情况,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群体,如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学业质量的差异。除了学生学业质量在地域上的差异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个地区(或学校)在不同学科上成绩的差异。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一些背景信息调查,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学生成绩背后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学校、班级和个人层面,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分析,帮助学校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学校内各个班级在不同科目上的表现情况,帮助学生个人了解自己不同科目和每个科目不同领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今后更为有效地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学业质量分析工作必须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大规模抽样测试,在建立不同学段全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常模的基础上开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这如同一个人身体发育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有地区性或全国性常模为判据,一个学生计算技能的强弱不能依赖教育者个人的喜好和价值取向,而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年龄段计算技能的评价标准,通过大规模测试获得数据形成常模后方能作出科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