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2008-04-24周诗长

人民教育 2008年24期
关键词:安庆升学率名校

周诗长

1978年,我大学毕业,回到母校安慶一中担任语文教师。一晃30年,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我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给予一所名校的阳光与雨露。

单纯地看,30年前,一个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考;30年后,一个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高考。即使高考的科目和内容有些许的变化,但高考却是最基本的评价制度。

简单地看,30年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构成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形象;30年后,尽管有多媒体网络,热热闹闹,丰富多彩,但伴随着现代工业兴起的班级授课制却仍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粉笔还是多媒体,说到底,都只是教学的技术辅助。

尽管批评不绝于耳,但任何改进其实也只是微调,也只能是微调。

其实30年中教育的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符合教育规律的坚持,一以贯之地坚持。这就是教育的恒定性,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人才的培养有着几千年的传统;而人是最经不起折腾的,一折腾,耽误的就是一代人的青春年华。

回顾30年来安庆一中的办学,我们最鲜明的感受就是这种坚持精神。比如教师集体备课,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坚持到现在,连“文革”都未中断;比如老教师余冠群提出的“生课熟备,熟课生备,全册粗备,逐节精备,课前默备,课后复备”,和如今提倡的教学反思观如出一辙;比如班主任坚持每天“三到四勤”,即早操、早读、下午课前10分钟到岗,上下午眼保健操、自习课、课外活动要勤看勤检查,三十年如一日,看似平常却艰辛。

但我们同样也感到一种困惑,我们在许多问题上陷入两难困境,比如高考升学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学的自主开放与教材考纲的束缚,比如教师的专业提升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而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需要一种理想的情怀,一种激情的创造。用理想观照现实,我们在办学时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天空。所以我们提出“永争第一”的办学理念,把“尊重学生,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放在教育之首,把“欣赏教师,磨砺教师,成就教师,让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放在管理之首,把“站在爱国的前列、时代的前列、办学水平的前列,时时处处事事永争第一”作为学校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始终认为:名校是大校,大度之校,大方之校,大气之校。不求浮名,不急功近利,不为升学率所缚,容纳和造就不同个性特长的人才,是名校应有之气度。凭借这种大气,安庆一中先后创办省理科实验班、国际班、国家宏志班,成立省体育特色专项学校,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继承安庆一中百年深厚底蕴,引领学校走向全国知名中学行列,是我工作的目标。我们正行进在这样的征程中。

“学问为济世之本。”这是我校原校长、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王星拱为学子的题词。教育的本义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两者相辅相成。总结历史,我们更渴盼着海纳百川的胸襟,更期待着群峰竞秀的壮观。

猜你喜欢

安庆升学率名校
鱼殇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拖拉机司机的“网络艳遇”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捐精捐出抚养官司,被判担责几多恩怨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