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走一步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2008-04-24何志坚

人民教育 2008年17期
关键词:赵普灾区主播

何志坚

“赵普的泪水,赵普的哽咽,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良心,是一个男儿的天地情义!这样的主持人才是老百姓喜欢的,是真性情的人,不是犯矫情的人!”

5月14日,央视主播赵普在报道地震灾情时,面对汶川灾区民众的状况,声音哽咽,潸然落泪。与此同时,网友们通过电视和网络看到了这一幕,并在网络上记录传达了这感人的一刻。

此后,关于赵普传奇的人生经历在网络中广泛转载,并迅速成为公众热门的话题。我很好奇的是:赵普为什么初中毕业后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而参军去了?他又是如何自学成才,从初中学历一路奋斗,拿到专科、本科,直至艺术硕士学位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走进国家电视台,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这位理智、冷静的主持人,缘何会在直播时数度哽咽、潸然落泪呢?

带着种种疑问我决定采访赵普这位大忙人,并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可在拨通对方的电话之后,他立即爽快的同意让我惊讶。第二天下午一点,赵普如约出现在梅地亚茶室。眼前的他衣着朴实,背着一个小单肩包,微笑着向我打招呼,之后便招呼服务员上茶。我被他的热情打动,略微寒暄后,我们进入正题。

“主持人是信息传递的枢纽”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央视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特别直播”。也就是在第三天的直播中赵普流下了“感动中国”的眼泪。我们的话题由此展开。

“作为一名传媒人,在听到汶川大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你是什么样的反应?”我问。

“震惊、突然!”赵普的回答简洁明了。除了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外,长期的传媒工作者的职业习惯和敏感让他意识到“接下了我要做什么,可能会做什么”。事实上赵普在来中央电视台工作之前有着在北京电视台10年的工作经历,而再早前的七八年他也一直在围着媒体转。

“我非常熟悉媒体遇到突发事件的基本流程。”赵普说。但是作为一个新闻主播,赵普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身份:“我不是扣动扳机的人,我只是一颗子弹。我要做的是做好子弹随时能被击发的准备。”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赵普正在家休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胡子刮掉。”赵普说,“重大突发事件的初期往往比较混乱,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待命,保证这颗‘子弹不受潮,不走火。”20分钟后,他接到台里的电话,让他立刻参加直播预备会。他跳上车直奔台里。

“那你认为作为一个主持人或者说媒体人,在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能够而且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追问。

“这次地震,特别是初期,通信、交通、电力以及所有的消息都阻断的情况下,除了焦虑、茫然和无奈外,还有天然的职业敏感:在主播岗位上我能够做什么?”赵普的回答铿锵有力。

当时他想了两个在主播台上要完成的任务:一是要传递消息。“一方面,我要把前方记者发回的消息传给包括灾区的全国观众,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另外一方面,我要把后方专家的判断和解析,党政军的协调动作,新闻媒体的强大投入等这些消息传递给灾区人民。实际上我发挥的是枢纽的作用。”二是扮演“减压阀”的作用。“比如说温总理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赶到了灾区,这些消息通过我的反复播报可以让灾区民众听到并安定下来。我不厌其烦地告诉全国无数焦虑地关注地震消息的民众,最专业的救援队伍已经赶往灾区,救援正在稳步有序地展开,让他们放心。”赵普认为通过这些消息的传递可以让全国人民安心,我们大批的救援队伍已经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同时也让灾区人民安心,他们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赵普一直在强调,媒体工作者和普通人一样,他们没有什么值得大家格外关注的。“有人说人格即风格。现实生活中你怎样与人为善,你在镜头前就会怎样与人为善;现实生活中你怎样去帮助别人,你在镜头前一样会帮助别人。”他同时认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并且在表达上具备一定的技巧。“媒体有义务把真实的事情告诉受众,但并不意味是全部的真实。”赵普说。

此时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赵普情绪有些激动。我顺势问:“很多观众注意到你在直播中曾经数度哽咽,能跟我们说说这个事情吗?”

“觀众可能只是看到网上的截屏,实际上这之前是有个挺长的情绪发展过程的。”赵普解释道。当时画面中播出的是一家医院废墟前医生和护士在接受采访,其中有个大夫说:“我现在穿着白大褂,我活下来了,我是个大夫我就要去救别人,尽管我自己的儿子就在这医院的废墟下,还不知道死活!”这种真实和平静的表述给了他很大的震撼。

“我并不仅仅是为某个灾区的画面而感动,是因为这种群体性的,大家一拥而上的互助和温暖而感动。你会感觉到这一刻整个国家的凝聚力,这一刻整个国家爱的传递是多么具体和生动。”

那一刻,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开始摘录网友的祝福留言。赵普说:“过去我们摘的祝福都非常空洞,或者叫流于形式,而这次网络上的留言都非常实在和具体。”例如:“我们这有很多建筑工人都是四川的老乡,我希望那些承建商能够尽快把工资发给他们,让他们安心地回家看看!”一个个这样的留言让赵普非常感动:“那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留言读过六条或者八条之后,你很难不被打动。”

“奔赴一线只为实现梦想”

地震发生后,赵普每一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直播间里如坐针毡的他,向台里提出了去灾区前线的申请,但并未获批准。

“听说你曾经主动申请去一线?”我询问。

“我是在5月15号申请的。当时地震发生已经3天了,那个时候正是一线比较胶着的时候,记者高度疲劳,灾区被救出来的人以及还等待救援的人都难以支撑下去。当时觉得以我的经历来看,第一我是记者出身,相对来讲比较多面手,拍、编、播都可以做;第二,我当过兵,身体适合,又有野外生存的能力;第三,我是男人,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在被领导婉言谢绝后,他在节目中公开说出这件事情,以自己的例子来告诉所有想前往灾区的人,“把眼前工作的做好也是对灾区很好的支援”。

6月25日,由中宣部、文化部、总政治部等六部委组织的抗震救灾“心连心”慰问艺术团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小分队,在央视副总编辑张华山的率领下抵达成都。赵普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于是我问:“亲自去灾区和直播感觉不一样吧?”

“到实地去看了,当然和看记者同事们发回来的画面感觉不一样了,肉眼看到的是全息现场,这只有你去真看了才知道。”赵普接着补充道,“如果你非得要我形容的话,我很钦佩我的同事们。假如让我站在山崖上,面对整个覆灭的城市,我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那个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在现场有没有感触比较深的事情呢?”我继续追问。

“我给你独家披露两个小故事吧。”赵普说。

小分队的最后一场演出去了擂鼓镇。演出结束后,有一个40多岁的大姐拿了一个本子要赵忠祥签名。赵忠祥打开一看是本结婚证,说:“这我没法给你签,这是你们婚姻的法律证明。”大姐却说:“签吧,我们家男人已经没了,就签在他名字旁边吧。这样他还能看着你,他一直都很喜欢你,他知道你来过就行了。”赵普补充道:“我相信这是赵忠祥老师到目前为止签过的、唯一的也是最独特的一张签名纸。”

小分队坐上中巴车要离开擂鼓镇的时候,有一位大姐找到老毕(毕福剑),给了他一张纸,并说了几句话。老毕上车后一路都没有讲话。直到车快开到成都的时候,老毕把那张纸拿出来,对大伙说:“看到刚才那位大姐给我一张纸了吗?”纸打开后皱巴巴的,脏兮兮的,看不清楚上面画的是什么,底下有个孩子的稚嫩签名。

大姐跟老毕说:“我们家孩子在擂鼓镇上幼儿园,孩子今年3岁。这个孩子两岁多才会说话。刚会说话时,不会喊‘爸爸,不会喊‘妈妈,就只会喊‘老毕,一打开电视只要看到老毕就高兴!”

听说老毕来了,大姐跑回教室的废墟中,在儿子的座位处扒出了儿子的这张画。“而今这个就会喊‘老毕的孩子没了,才3岁啊!”赵普叹口气说。

“我是一名军人”

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现划归黄山市)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就参军了。当兵后,年纪轻轻的赵普就展露出特长,在新兵连的一次联欢会上,他表演了诗朗诵并引起关注,随后到团部广播室当了一名广播员。

问到对他经历的一些传闻,赵普特别希望澄清一个问题。“很多媒体报道说我是因为家境贫寒而去当兵的,这其实是个误解。我当时家庭条件确实不太好,但还没有到贫寒的地步。”赵普说,他不想上高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初中的他严重偏科,上不了优质高中。他认为人生不一定非按照初中、高中、大学这样走过来。他提出去当兵,父母很开通,支持他的选择。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偏科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并不能因为今天我成为央视主播偏科就变得应该了,偏科是绝对不应该的。”赵普补充说,“不过我希望你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千万不要把高考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宿命,我知道它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不反对高考,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高考看得那么重。”

多少年来,许多人把上大学看作是学生成才唯一的出路。而赵普的经历则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对人生的选择,带给青少年重新审视高考,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勇气。

“3年部队的生活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吗?”我接着问。

赵普说,“我在部队的时候,吹紧急集合号绝大部分是为了训练,但有两次真的是有事情发生。”一次是部队所在的地方山林失火,马上会殃及到老百姓的果园。紧急集合号一响,全团集合。战士们带着铁锹、扫帚还有水桶奋不顾身地参与灭火。第二次,部队旁边一辆大货车出交通事故。哨兵报告团部后,大家紧急集合进行营救。一百多个战士将绳子环绕腰部,绳子一端固定在货车上往后拉,直至动用装甲车把困在驾驶室里的司机营救了出来。

“我曾经是个解放军战士,我知道解放军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如果我没有当过兵,我在报道时就没有这样的体认。”

此時的赵普声音明显放大了许多:“为什么我主持节目大家会有别样的感觉,会觉得我的话和问题总是送到观众的心里,那都是经历告诉我的。你的体认,你的想象,你的问题,你的换位,你的与人为善,还有你的互帮互助都有你的经历作为注脚,它不是凭空来的。”

赵普自信地说:“我参加过抗洪抢险,参加过抢救老百姓的车祸、山林救火,等等。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还用得着多想:抗震救灾中,我的那些老战友、新战友们在前线以什么样的姿态工作吗?尤其是灾难初期,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我怎么把解放军救援的情况告诉观众,怎么让大家信服我,相信我呢?这些都要有根据的,而这个根据就是我的经历。”

我不禁想知道:部队生活给赵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自律和坚忍!”赵普毫不犹豫地回答。“主持人的职业,时间观念要非常强,不能迟到,而我从来都不迟到;每次直播时都是坐六七个小时,还得不停地说话,不准喝水,不准上厕所。没有自律和坚忍怎么能做到呢?”赵普解释道。

离开部队后,赵普一直以这些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把这些当作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困难是登山路上必经的石阶”

赵普在部队时自学了高中课程,退伍后一直在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说:“你没有学历或许可以原谅,但没有文化是不可以原谅的。”此后,他先后遭受丧父和下岗的双重打击,但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了谋生,赵普身兼数职。白天,他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绘制广告牌;而夜晚,他则是衣着光鲜的气象节目主持人。

为了参加成人高考,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即使是上厕所,他也要带上复习资料,后来索性到一所中学的补习班插班学习。最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

“我从1995年开始读大专,到今年硕士毕业整整13年,这期间还得工作。学习的过程很重要,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任务,并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赵普说,“从我的经历回头看,经历比学历重要得多!”赵普生在农村,并在农村和小城市生活到12岁,他了解农民,知道农民的生活,甚至还会干些简单的农活;他当过兵,做过工人,甚至当过商贩……完成北京广播学院的学业后,他继续攻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管理专业,而后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艺术研究生,就这样他完成了人生一次次攀登。

赵普很早就与媒体结缘了。中学时代他就经常参加演讲比赛、小记者培训班。入伍后又成为广播员,此后,他一直在家乡的电台、电视台做兼职,直到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并最终进入央视。

要成为一名主播,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播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进一步向赵普打探:“中间有很多的坎坷和付出很多的努力吧?”

“可能我比较幸运吧,我并没有把进入中央电视台作为可以追求的終极目标。”赵普说,“有人问我,央视为什么会选你做主播?我想经历是个很大的因素。一个成熟的主播,他的从业历程很可能会左右他的眼界。”

但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练好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音,当年的赵普每天下班后都会将《新华字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为了练好形象和表达,他又专门搜集了一些优秀主持人的作品对照着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赵普的普通话就已练得炉火纯青,就连当初曾笑话过他的同事,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普通话说得顺溜。

赵普认为,兴趣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基石。“如果你不爱它,不能从中发现乐趣或者成就感的话,你就做不长久。”

我顺势问:“你平时都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

“书法,读书。”赵普这样回答。“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它可以缓解和调整自己,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赵普接着说,“我读的书比较杂,最近读得多的是艺术方面的书籍。比如,旅法画家熊秉明的随笔,陈丹青的作品。《杜尚访谈录》是这一年来翻阅次数最多的书了。读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休息,调剂生活,更是为了开拓眼界。”

经历如此坎坷的一个人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我试探性地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么面对困难的呢?”

赵普浅啜了一口茶,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人生要有所进步的话,就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问题是你把困难看作是什么,如果你只是把它当作困难,它就永远是个困难;你要是把困难当作登山途中一个必须经过的石阶,那你就可以把它踩在脚下,要知道你再高走一步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我的心灵一次次地被洗礼。赵普个人的从业和求学的路坎坷不平,但是对于一个新闻主播来讲,这恰恰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其实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说是特别的,只不过我的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在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的岗位上,对诸如生命、生活、国家、人民等等有更清醒真切的洞见和体察……”赵普如是说。

猜你喜欢

赵普灾区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德不配位的赵普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不可替代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气坏皇帝的宰相
灾区笑脸
赵普如此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