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轻易说“我爱你”

2008-04-24陆萍

人民教育 2008年2期
关键词:规律教室课文

陆萍

缘起

艺体课老师向我反映:班上的孩子只听你的话,其他课表现不好,特别是几个男生。听到批评,心情不是很好。我向教室走去,想把几个顽皮的家伙拉出来训一顿。一走进教室,亮亮就迎上来:“老师,我问你,你猜最大的哨口风筝有多少个哨口?”爽爽腻到我身边:“老师,昨天我弟弟来我家了,把好吃的全吃光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如何发怒呢?刚回到办公室,隔壁张老师就告爽爽的状:“这孩子,牛脾气,不知道哪里来的,竟敢和老师顶撞,你得和他爸爸说说,好好管教他。”

看着愤怒的张老师,我突然想起前几日读到了泰戈尔的一首诗———《审判官》,便径直背了出来: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小小的孩子。/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你怎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呢?/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便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备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

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都把笔放下来,看着我。只有我知道,这里没有半点矫情。

回到教室,让孩子们先安静,然后坐正,接着我开始和他们诉说我今天的不快乐。

我跟孩子们说,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就应该分担忧愁。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教室很静,尽管我知道,下次在课堂上,还会有孩子不遵守纪律……

你真的爱了吗

很多教师总是以爱的名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可是,你是真的爱着他们吗?

站在课堂上,看着有孩子在窃窃私语,或者昏昏欲睡,你毫不客气地走过去,怒吼:给我站起来。在你怒吼的那一刻,你听见发自心底的声音了吗?你真的是因为爱他才对他吼吗?接着有学生怠慢了你的声音,你咆哮了,我相信你如果有力量,你肯定会把他扔出教室去。在你产生这个念头的那一刻,你听见来自内心的声音了吗?你真是因为爱着才要如此咆哮吗?还是因为在你的课堂里,你的规定,学生就应该倾听……你知道,怒吼和咆哮之后课堂的氛围全然会被打破;你也知道,愤怒和咆哮之后,学生会用惊恐的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你还知道,过多怒吼和咆哮会导致学生心灵麻木……可是你依然怒吼了,依然咆哮了。

是的,你明明知道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可是你还是做了。那一刻从学校里学习的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你心里全没了影子,你甚至为自己“怒吼、咆哮”等原始的发泄而自鸣得意,因为课堂上毕竟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毕竟那些昏昏欲睡的孩子在那一刻被震醒了。可是,你知道吗,他们从此渐渐疏远了,你再也听不见他们的歌唱了,他们开始学会迎合你;你再也听不见他心底的真实了:他不会在课后跑来难过地告诉你,老师,今天我妈妈身体不好,我现在不知道她怎样了;再也不会拿着一盒奶糖喜滋滋地来同你分享;再也不会在一张纸上画上你和他两人在游戏了……

赵汀阳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所谓的好人,其实就是我们希望能从那里获得便宜的人。这样,我们自己就变成了坏人。”所以,你真的要问问自己,你是爱着他,还是爱着你自己。

你找到爱的规律了吗

当初读那首诗《审判官》时,我的头脑中呈现这样的画面:年轻的妈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揍着自己的孩子。母亲脸上淌着泪,孩子也满脸是泪。我也读到过一则新闻:因为孩子在网吧玩游戏,父亲让年仅8岁的孩子爬着回家。记者采访时,父亲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只是为了孩子好。当体罚被禁止,语言暴力也被指责的时候,很多老师委屈地为自己辩白:我还不是为着他好,我和他无冤无仇,为什么跟他过不去呢?

小学语文教材,几个版本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一篇文章:《鹿与狼》。第一次读到课文时,我就对自己说,这课文是写给老师看的———“爱他请别伤害他”。

当我们执著去爱的时候,别让情感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一如课文中受人宠爱的鹿因为被爱,变成了病鹿,甚至于绝迹了,伤害他们的正是爱着他的人们。

孩子们用特有的真诚眼神看着我,他们如此依恋、如此信赖地看着我,使我不自觉把目光投向别处。我曾经写过一小文,题目叫《打开孩子虚掩着的另一扇门》,原文是这样的:

从青岛回来,天正下大雨,儿子指着窗户上的雨水说:“妈妈,快看哪,雨水走路有自己的路线。”我一看,果然如此。儿子接着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雨水要斜着跑呢?”

一时语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儿子眨眨眼睛说:“那是雨宝宝和你一样淘气呀,想晚点回家,所以专走斜路哦。”

后来我醒悟过来,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惯性问题,我为自己对儿子的搪塞而自责不已。

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位同样做教师的朋友。朋友说,幸亏你没有告诉你儿子那么深奥的物理知识,你不知道他再次看到那些雨点又会增添多少美好的想象。

听着朋友的话,回想起学习《蜗牛的奖杯》这一课,课堂上曾经有这样的对白:

生:老师,蜗牛的壳真的是他的奖杯变成的吗?

师:哦,不是,这是一个寓言童话,不是知识童话,它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哦,原来这个故事是骗人的。

那一刻,“这个故事是骗人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为自己在课堂上的不经意的失误而懊恼。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理性的“真”,我们经常忘记了自己面对的还是一个孩童。在这样的不经意间,学生瞪大求知的眼睛聆听我们为他传道、解惑,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有另一扇门虚掩着。我们做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不就是要打开这扇门,在孩子的眼前展现出一片湛蓝的天空吗?

我常常不安,我是不是有的时候也曾经有意或者无意……在这样清澈的目光里,我怎能不暗暗寻思。

按照规律办事,规律本身就存在,并悄悄地起着作用,问题是我们那双迟钝的眼睛,对于规律认识不够。于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书本,在前人经验里寻找,我知道,仅仅这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甚至是错误的,因为规律是恒在的,同時也是被遮蔽着的,思考着和摸索着才能看清楚它的真相。

你有爱的能力吗

很多人的爱都是严重排他的、自私的。所以,他们没有爱的能量。

如果你坚信自己是爱着孩子的,那么你确信你自己能爱吗?

按照规律办事!如此就够了吗?如何增加我们爱的能量,使我们的爱变得高贵?

弗罗姆说“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爱必须先确立自我。李吉林老师说,老师要以儿童的成长为心灵寄托。因此,她将全部的激情都投注到孩子身上,“28年闯出一条小路”。明晓价值所在,把自我的价值体现出来,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的爱。

爱是理想,是信念,甚至是心中的“宗教”。惟有虔诚才能贯彻到底,才会把真爱化为潜意识、直觉。你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都包含着爱的味道。仅仅是因为应该爱,还是不牢靠的,是远远不够的。

爱不是等待,不是猎奇;爱需要锻炼、成长;爱还需要理性。只有自主、自觉、有活力的人才能掌握。这样才能爱到深远处,才能爱到生机勃勃。

到孩子的队伍中去,在你哺育孩子的同时接受孩子的哺育。孩子本身就是爱的源泉:他们天真烂漫,教你一颗赤子童心;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请你也用同样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打量你的孩子,探索爱的真谛;他们靠在你的身边,依恋着你,信任着你,不舍不弃地爱着你,并以这种热情爱着所有的事物,这种爱本就是人类所需要的普遍精神啊!他们身上隐藏着许多力量,如一盏灯塔,能够照见过去与未来……

所以,当“爱”字泛滥成灾,我们要经常地问问自己,你真的爱他吗?你寻找到爱的规律了吗?你有爱的能力吗?

不要轻易说“我爱你”。

猜你喜欢

规律教室课文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端午节的来历
找规律
背课文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