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十年

2008-04-19

资本市场 2008年4期
关键词:创业板留学生

“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建立创业板市场”,3月5日上午,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讲出这番话时,众多关注创业板的业内外人士知道,这个做了十年的梦,终将成为现实了。同一天,在今年两会上首次露面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指出:创业板上市发行办法4月公布,预计5月实现首批企业挂牌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则向媒体坦称,“五新三高”—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的行业分类,及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企业将成为创业板重点关注的对象。

两个“一号提案”之间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在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催生了中国的创业板。此提案是1998年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同年12月,当时的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当即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创业板出台进入“倒计时”。那时不会有人想到,直到2008年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税收政策》提案成为全国政协一号提案的今天,中国创业板才终于水落石出。

十年一梦,很多人如同深圳创新投总裁李万寿一样,“等得头发都掉了”。

其间,深交所1999年1月份向证监会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着手筹建创业板。2000年10月之后甚至为此暂停新股上市申请。2000年10月14日,深交所副总经理胡继之首次系统全面阐述创业板的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和深交所历史使命,被视为中国“创业板”宣言。10月28日,创业板技术系统全网测试顺利完成,覆盖深交所所有会员2600多家证券营业部。

但大洋彼岸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在2000年一年间从暴涨到暴跌的惨局令中国决策层对创业板变得极其谨慎。2000年11月,创业板停滞。2002年,时任总理的朱基明确表示,在主板市场整顿完之前,不可能推出创业板。 当时的香港联交所主席沈联涛则举香港创业板的例子警示内地股市。2003年10月,部分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再次提出,如果考虑立即推出创业板有风险,可采用分步实施创业板的方式。一年后的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开盘,创业板的话题再次搁浅。

从2002年到2005年,中国本土创投陷入低潮,而极具眼光的外资创投则将众多优质高科技公司收入囊中,并开创“两头在外”的模式,最终帮助这些企业海外上市。中国创投业外资领先的格局由此奠定。

而中国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结构失衡的现状则始终提醒着决策者创业板的必要性,发改委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资金98%是间接融资,2%是直接融资,资金供应结构高度畸形。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国务院批准,创业板热潮再次出现,并露出“瓜熟蒂落”的迹象。创业板的推出最终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中一锤定音。

十年里发生了什么?

这么久的等待过程,看似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化的偶然因素。但还有一些隐藏其后的东西,虽不显山露水,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地推动了局势的发展,让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纳斯达克2000年的暴跌一方面阻止了中国创业板那时看似顺利的进程,一方面却促成了一批留学生转身关注国内的发展。当互联网泡沫和“9·11”事件重创美国就业市场,而中国进入发展加速期的时候,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出国潮中离去的留学生开始考虑回来了。

美国移民局的一项调查证实,2000年由美国回流的中国留学生达到15000人。在媒体记者对中关村的调查中,从2002年春天到2003年秋天,有16510个留学生来到中关村访问,其中的3800人留了下来。这些留学生,大多数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半数以上拥有科技成果。他们归来后,迅速进入了中国的一些重要岗位——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均为留学回国人员。还有一部分,进驻了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园,成为中坚力量。2004年12月28日由全国青联海外学人工作部与青年参考联合公布的“海归搜索行动”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海归”中,有21.2%正在创业。而这已创业的258名“海归”里,创业领域属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多,占32.2%,其次是咨询业和教育文化产业,分别占18.4%和15.6%。他们带回来的,除了技术以外,还有对“硅谷—纳斯达克”模式的认同与了解。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充分利用,将那些他们已认同和了解的商业逻辑全面地展现出来,并嵌入到中国的企业文化里。在上世纪90年代末门户网站纳斯达克上市潮之后,留学生“归国潮”的出现,把成熟的创业资本理念完整地带回了中国,带进中国现实的商业生活里。

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飞速发展。AVCJ研究报告显示,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额由2003年的16.7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107.7亿美元,其中创业投资由200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87.7亿美元。而专向投资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额则由2003年的3.4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103亿美元。度过“启蒙”时期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因其活跃程度和行业带动效应越来越引起关注,而众多的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机构的发展,也为创业板打下了基础。

更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本身的变化。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将过去5年视作中国资本市场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2002年底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值为3.8万亿元,到了2007年底已经达到32万亿。虽然现在和美国还有较大差距,但反映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而2005年到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则基本上解决了朱基2002年时提出的“主板市场的问题”。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结构的需要由此可以提上日程,创业板是其中“重中之重”。

当把这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因素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也许等待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一场人们预想中的“财富盛宴”变成了一个思考、摸索、承受、试错的漫长旅程,如同过去三十年的中国经济曾经历的那样。

而盛宴终将开场的时候,曾经历了这十年的我们也许应该向自己认真提问,创业板究竟是会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经济中变革性力量的一个新开端,还是又一个单纯的财富游戏的肇端?

猜你喜欢

创业板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2015年A股创业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