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2008-04-16曾丽娜

总裁 2008年11期
关键词:整体事物儿童

曾丽娜

摘 要:在低年级,观察对儿童是必不可少的。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得到运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观察能力

1 要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

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才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转向应该注意的方面,使其知觉指向应该知觉的东西。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要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便于其进行观察。小学生喜新奇,但观察事物时往往笼统、不精细、不注意事物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注意积极引导,逐步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兴趣,提高其观察的能力。教师在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同时,应尽量注意培养其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观察更积极主动。

2 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有无有关知识的准备,对于观察极为重要。知识经验能使人的知觉具有理解性。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尤其是对陌生的事物,它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也不会引起稳定的注意和积极的思维。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观察,在观察前都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3 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

3.1 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观察中难以分清主次,常会受次要东西的影响,而忽视主要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言语引导学生分清主次。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来分析事物的主次。同时,要教给小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掌握适当的观察顺序。对于一个观察对象,观察时应先了解整体轮廓,有个大致印象,再仔细观察各个部分,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整体,对整体有更为精确细致的认识,也就是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对有些对象也可以遵循“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也可选择“近—远”“远—近”“上—下”“下—上”或“表—里”的顺序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全面、精确、完整地观察事物。

3.2 教会小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动员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要经过思维,要多方面认识事物和规律,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归结点所在。观察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求异比较,引导从对事物的间接性观察过渡到事物本质的分析性观察上来,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良好的观察品质是善于发现细小的但却是很有价值的事实,能透过个别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实际上许多科学发现都同观察时的积极思考有关。

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之特征,表现在从具体的观察中能抽象出一般概念来。”他强调“我们不能只把书本,且仅仅是书本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应该让他们逐步地去认识事物,认识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对世界具有一个清楚且客观的认识,教育他们直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概念。”达尔文曾经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教育者就应发展学生的分辨力、教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小学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猜你喜欢

整体事物儿童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单独中的洞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