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谈列锦手法

2008-04-05张寿哲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4期
关键词:山神庙风雪游子

张寿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由三个名词组成,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因而对其表达的意思及其手法,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题目妙就妙在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给读者设置悬念,促使他们去了解、去研究各名词之间的联系。如果题目将主要的内容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其含蓄性、韵味性、吸引力会大大削弱。题好一半文,如果题目不巧妙,读者可能翻一下文章便放弃了,即使文章是块金子,可发光的机会就没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提示读者,“林教头”一定是主要或关键人物,他的活动是在风雪天,在山神庙里或附近展开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只有读了文章才能知道。运用这种手法,豁人耳目,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这种手法就是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的“列锦”手法。“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按照某种内在联系排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了解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由六个名词构成特定意象,勾画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清冷的画面:一只雄鸡在客店喔喔啼叫,一钩残月斜挂在天边;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一条板桥横卧在前面的河上,上面落满了白霜,霜上竟有几行深浅不一的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这二句诗写“早行”,却不着一“早”字,尽得“早”之风韵,含蓄蕴藉、意味悠长。正如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由三个名词组成。这是一幅想象之景:心爱的人儿已远走,只剩下作者自己孤身一人,独对冷落清秋;借酒浇愁,愁更愁,酒醒之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一钩残月挂在天边,像心爱的人儿伤心的回眸,又像自己破碎的心;已是拂晓了,一阵风吹过来,不禁寒气侵骨;立在长满杨柳的岸边,望着苍茫的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此景,令人“不抛眼泪也无由”。作者只用了三个名词,就言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想象中酒醒后的孤寂凄伤的情景。

元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起势连用九个名词,构成了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晚图,表现出天涯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枯藤攀绕,老树衰颓,昏鸦瑟缩,一派肃杀。面对如此凄怆之景,漂泊天涯的游子怎能不伤感满怀?前面是一条小桥,桥下流水淙淙,桥对面是几户人家,可是,这却是别人的家。这怎能不让在异乡漂泊的游子肝肠寸断、泪涌如注?可古道坎坷漫长,秋风凄厉刺骨,座下瘦马如柴,归家的路途又迢迢千里……一曲小令既无清丽词句,也无奇崛意象,仅几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名词一组合,却让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诸如此类的佳句妙语,在古代诗词中俯拾皆是,如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戴《灞上秋居》中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贺铸《青玉案》中的“梅子黄时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恰当、巧妙地运用列锦手法,不仅能使语言简洁、洗练,而且能使意蕴更加丰富、隽永,耐人寻味,增强表达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无棣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山神庙风雪游子
风雪建坝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次偷听与山神庙设置的思想艺术价值
两座“庙”里的乾坤
清明雨
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何以存在?
潮细胞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暮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游子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