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

2008-04-03郭仁贵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发展

郭仁贵

一、背景材料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共十七大报告

二、考点链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i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三、时代词汇

解放思想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是有理论指导的,这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非凡的魄力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航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市场改革长期以来,我们受到“左”的思想禁锢,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和平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与时俱进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走进高考

例1.(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在较长的时期内使用票证,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了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例2.(2005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共十四大(1992年)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参考答案]D

五、模拟考场

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表现在

()

①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该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①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袁隆平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B.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力

4.2005年岁末,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中国农民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无税时代”。下列对取消农业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B.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c.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巨大成果

D.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推进工业化建设

5.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我国宪法,是在

()

A.1997年党的十五大

B.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2002年党的十六大D.2007年党的十七大

6.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会谈中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

()

A.“一个中国”B.“和平共处”C.“一中一台”D.“共同繁荣”

7.197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1981年,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委员。1984年,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上述外交活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8.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一个世纪后的中国正在实现大国崛起,2001年,世界瞩目中国,这一年中国重大外交活动有

()

①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②申奥成功③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方世界,关注中国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走向,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于1949年2月,邓小平于1979年1月和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生活进行了对比。左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右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还有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两期(图1、图2)《时代》周刊的标题。

(2)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你如何看待图3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图:

——www.hxah.cn(和谐安徽网)

材料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三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分析图片所反映的经济运行特征,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读材料二,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

(3)读材料三,说明你是如何看待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3年3月,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同一天。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注:图l:2000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图2:2003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议。

图3: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APEC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引自www.sohu.com国际要闻

请回答:

(1)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概述当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色。

(3)从上述材料出发,简单说明作为公民个体,应具备怎样的视野和意识,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B 6.A 7.D 8.A

9.(1)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变。②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2)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社会主义中国建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该观点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10.(1)经济运行特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原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如从2003年开始,中央围绕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2)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1.(1)美国的意愿难以实现,因为多种力量中心的牵制(欧盟、日本相对独立,俄罗斯、中国正在发展);美国自身实力因素的牵制;“冷战”结束,和平观念深入人心。

(2)积极开展以联合国、地区性国际组织为舞台的多边外交活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3)树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理想,培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区域发展篇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