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石器蟠龙纹与北京申奥标志看中国文化的传承

2008-03-30

大舞台 2008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杨 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就其艺术性来说,极具有中国特色。本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蟠龙纹和北京申奥标志设计的分析对比,得出中国文化的传承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代又一代创作者不断加工创造的结果。

【关键词】申奥标志 蟠龙纹 传统文化

北京申奥标志,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并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造型的直接运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写意手法。该标志是著名设计师陈绍华等人设计的,整个设计以中国传统绘画和电脑美术相结合,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该标志是由奥运标准五环组成, 天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草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该标志还以运动员的形象出现,运用了抱拳打拳的太极形象来表现中国体育文化,展现出56个民族的齐心合力,囊括了中国的众多文化,如气功、武术、戏曲、绘画等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脑制作而成的“BEIJING2008”上面的设计是一位年老的长者在舞动气功,长者的步伐轻盈、稳健,让人感到有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儒雅的气质,体现出中国人的一种外在风貌;是中国戏曲的演唱角,尽情展现在舞台上,用艺人的才华演绎出百味人生,展示着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书法家用自我修养挥洒着自己对文化的认知,表现出脱俗潇洒的一面;还是中国习武人在挥动着拳脚……那内在的文化与外在的节奏、韵律是如此的美妙、生动。它还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结”的形象。中国结是从头到尾都用一根绳子缠绕,通过始终不断的、顺理成章的穿梭、缠绕盘织成没有正反、左右对称、首尾相接、无始无终的结饰。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手法本身就象征着生命的连绵不断,包含着大千世界中万物众生的自然规律,并寄寓着吉祥、平和、美满、好运,没有终结,是渊源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

圆形具有柔和、饱满的特征。用一根绳线可以围成许多图形,其中面积最大的应该是圆。西方古代有的美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圆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1]圆形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给人整齐、平稳、庄重感和“静”之美感,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美满幸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循环往复、连绵不断、生生不息……“中国结”本身包含着圆的形体,是在圆的基础上的变形,通过上下左右连接,可以连接成一个椭圆,缩小范围,去除左右两个小圆,依然可以连接成一个椭圆,进一步缩小,画方为圆却可以连接成正圆了。换种角度思考,在结左右两端的末尾两个小圆各占一边,形成了左右对称的形式美,这正是圆恰倒好处的运用。它连接着四通和八方,起着循环往返,无穷无尽的作用,蕴含着柔和、吉祥、饱满、团圆的寓意。“中国结”的无始无终、团团圆圆和没有终结就被包括在申奥标志设计中,成为一种包罗万象的吉祥符号。可见,圆深层次的内涵在吉祥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使得圆在设计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在当代设计中也应对圆有种深刻的认识,用圆去开拓思维,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

无论是申奥标志设计的“中国结”中所包含的圆,还是其所包含的中国武术、气功、戏曲和中医等文化,都给人体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感。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陶盘器物内的蟠龙纹。那么,北京申奥标志与新石器时代蟠龙纹有什么联系呢?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在距今5500年前新石器时期已出现了最早的龙——玉雕龙,从而成为我国最早可确切称其为“龙”的形象资料。[2]原始社会时期的龙还具有蛇的特征。新时期时代陶盘器物内的蟠龙纹盘就是如此,蟠龙纹中的龙盘绕成一个未封闭的圆而露出蛇头,给人一种稚嫩、活泼的感觉。蟠龙纹的形象既不是现实事物的原形,也不是凭空匿造,而是以蛇为图腾的氏族经过长期吸收各种因素逐渐形成的。它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龙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蛇”的原初意象是原始人对龙在初级阶段认识的心灵描写。同时也体现出当时母系氏族时期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从龙纹绘制的稚嫩、活泼可以看出反映了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娱乐性与艺术性以及生动活泼的社会气息。龙纹被绘成黑白相关的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强烈的装饰纹样很难分析出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但从龙纹盘绕收尾时所显示的节奏和蠕动的韵律,可以感受到原始人辛勤劳动的气息。这是原始人用龙代替自身来表达思想的真实写照。整条龙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从上、下及侧面都可以观看。龙的身体采用俯视角度刻画,而眼睛、龙角和龙嘴均采用侧面刻画。这似乎是龙在原始人心目中未形成的初步框架,它的形体有蛇的影子,却又高于蛇,角骨的出现使得比蛇更具有威猛感和神圣感。龙嘴部位奇特的装饰,又使得纹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种遐想很可能是原始人生活得不到保障情况下人民乞求神灵的保佑,赐予食物的图腾崇拜。也可能是先民对自身瘟疫、死亡充满迷惑和恐惧时,以借助于某一事物或神灵来帮助他们驱除灾难和畏惧的巫术。

蟠龙纹运用蛇的造型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体现当时原始人所处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他们的思想风貌和潜伏的文化内涵。这种节奏和韵律正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以至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理解并接受了这种节奏韵律背后的文化,以表现现代人的生活风貌和思想。北京申奥标志,无疑是吸取了古人的这种思想精华,并裹挟着五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种种,皆囊括于这种节奏和韵律内,一并体现着现代中国人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又有博学儒雅等一系列形体美的展现,给国外友人幻化出一种博学广识的文化,一种永无止境的发展前景,一种奋斗的力量,一种蒸蒸日上的强大。所有这些都在申奥标志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不得不让我们称赞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智慧与伟大,正是他们艺术思想的萌芽启迪了后人,并日积月累形成了宝贵而浓厚的文化积淀,以至于现代人还会回过头去采用借鉴其艺术美和形式美。

北京申奥标志和新石器时代蠕动的蟠龙纹两者有重要的相似之处。

第一,从外在形式上来看,先民们未能知道什么是气功、武术、戏曲、绘画……他们在蟠龙纹中融进的只是原始社会当时仅有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融进的是因劳动所彰显出的节奏和韵律,融进的是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融进的是喜庆,是吉祥。从未封闭成圆的龙的形体可以看出,在众多的符号中,先民仅以圆作为题材表现形式,可见圆在当时人们的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圆所包含的团圆、吉祥、饱满的意蕴雏形已初步显现。北京申奥标志中的“中国结”也是在圆的基础上的变形,其连接着四通和八方,起着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作用,有着柔和、吉祥、饱满、团圆的寓意,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北京申奥标志是在圆形式上的变形,形体中的这些节奏和韵律及其文化内涵与蟠龙纹所表现出的极其符合。无论是中国结的还是蠕动的蟠龙纹都体现着节奏和韵律,都体现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体现着一种喜悦的、吉祥的、活泼的愉悦心情。这从两者对圆的运用及其节奏和韵律所包含的寓意上都可以看出。

第二,从内容上看,二者都是出于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企盼的结果。新石器时期的蟠龙纹的纹饰有两种暇想。首先,是原始人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企求神灵保佑,希望生活得到安宁,通过祈祷获得他们合理的需求,以借助超物质的神灵龙来帮助赐予他们食物的图腾崇拜。其次,是先民们对自身瘟疫、死亡充满迷惑和恐惧时得不到解决,以借助于某一事物或神灵来帮助他们驱除灾难和畏惧的巫术。不管是图腾崇拜还是巫术,都是原始人在朝不保夕的落后生活状态中,借助于神灵的帮助以得到安慰和希望。而北京申奥标志是国人为申请举办奥运会而特别设计的它表达了中国人们对“百年奥运”的期盼,也表达了国人在发展道路上与世界交融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当然,北京申奥标志与蟠龙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两者所产生和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同,它们所表达的祈求愿望也大相迥异。

总之,无论是蠕动的蟠龙纹还是舞动的“中国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们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融入的是各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内涵,所彰显的节奏和韵律是轻松活泼和积极愉悦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两者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不断加工创造、积累传承的结晶,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晶莹璀璨……

由此可见,北京申奥标志与新石器时代蠕动的蟠龙纹是一种借鉴和传承的关系,其所借鉴的不仅是外在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而更多的是背后的文化意蕴。这种文化是一代代传承而来的,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的丰富着人民的精神生活。恰如北京申奥标志所带给我们的美好精神享受那样。

注释:

[1]杨辛,甘霖. 美学原理新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83.

[2]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12.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2]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郑军.中国历代龙纹纹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胡玉康.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 文艺研究.

[6]党盛源.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J]. 思想战线, 1989

[7]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王作堂.传统工艺的解构继承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转换运用[J].长沙大学学 学报,2005

[9]梁同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5.

[10]刘洋,蒋小洪.民族文化特征在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体现[J]. 装饰, 2005.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