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似幅画,优美像首诗
2008-03-25李仰臣刘腾辉
李仰臣 刘腾辉
《山色》是一篇纯净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纯净得似幅画,优美得像首诗,实际上,这篇作品的妙处正在于它画一般的意境与诗一样的情韵。
熟悉李广田作品的读者都知道,李广田散文在表达感情方面是以其朴素真挚的特色而著称的。《山色》不但体现了这一风格,而且在情感的描写、铺排与渲染上更是技高一筹,这就是对拟人与移情手法的妙用。
一般散文总是情由景生,景变情移,情景交融。在《山色》中却相反,是情生景出,情变景变,情景交流。我们先看开篇,作者首先用充满诗意的笔,点画出一个情境:在南国的春城,作者坐在屋里,在一种宁静安详的心境中翻开一本书,然而他没有读书,却坐在窗前遥望起西山的景色来。这个时候,作为抒情主体的作家和被描写的景物——西山同时出现,作家情不自禁被西山迷醉,竟想挥毫书空,给西山批个评语。这种浪漫的情感活动,表明作者的感情已开始向景物靠拢。在作家明朗的心境和情绪感染下,虽然是冬天,可是在作者眼里,西山却是此时最美,数峰青碧,恰如美人春睡。但是在读者刚刚被上面的情境与景色所陶醉时,作者笔锋一转,一下把读者带到另一种情绪中。
作者的记忆回转到十几年前的黄昏,虽然依旧是春城最美的季节,却黑云压城、冷风扑面、大雪纷飞,作者夹在仓仓惶惶的行人中感到连灵魂深处都结了层冰。那个乌鸦般散布凶信的黑衣女妖,那个为进步而洒尽鲜血的诗人(闻一多),加上异常的天气,共同构成了那黑暗年代冷酷的环境,在这压抑的心情下,作者抬头所见到的西山,那个平时并未引起注目的西山,此时在苍茫的暮色里竟也瑟缩不堪了。它好像也感受到了这令人窒息的气氛与寒冷,也用颤栗的声音向作者求救:“请给我一顶帽子,遮遮我的头吧。”这里作者已将西山拟人化了,作者的心境无疑也就是他眼中已具有了生命的西山的心境,而西山的呼唤求救不但是作者的心情的写照,也是作者情感的另一种补充。紧接着,作者眼中西山好像要把它老态龙钟的身体移入城里来的描写,更是作者一种绝妙的移情,是作者为烘托为渲染为强化那绝望的心境而采用的特殊的抒情手段,一种艺术的表达技巧。当作者写西山“大概已经冻僵了,已经冻死在滇池边上了”的时候,那其实是在写作者自己已对这个丑恶的黑暗的年代完全绝望了。
这里,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水平上,而是借感情的外化,把西山赋予了生命与情感,这时文中就出现了两个抒情主体,一是作家,一是西山,两者相似的情绪与心理变化互相补充,更好地抒写出了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这比单纯的借景抒情就高明多了。
随后,作者又回到现实,用一句似梦非梦的自白表明时代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作者又回复到了文章开篇所写的静谧的心境中。而西山也依旧静静地站在原处,于是作者放纵其情绪的夸张,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着明天早晨西山优美的英姿。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把西山写成知心的朋友,转用第二人称的写法,直接称西山为“你”,和他交流,和他对话,使全篇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高峰。文章便在作者的思考中结束了。
此篇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对意境的烘托与创造。所谓意境,正是情景交融基础上文章主旨的再一次升华。作者调动一切抒情与修辞手段,把情感的抒写与景物的描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篇抒情诗般的风格与美丽画面共同构成了令人迷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