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探究

2008-03-22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

冀 峰

【摘要】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特点及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探讨,论证了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 G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020-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国务院领导、发起并在1999年作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这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解决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瓶颈”问题。目前这项改革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发展尚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我们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知不足,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现阶段高校后勤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其本身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的矛盾。要解决高校后勤面临的这个主要矛盾,出路也许只有实行社会化的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它包括四层含义:一是高校后勤应当进入市场,使市场而不是行政计划成为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使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应以政府引导为辅、社会承担为主。政府引导起到调控和扶持的作用,社会承担即把高校后勤这一经济属性较强的行业回归社会,恢复其商品属性和职能,从而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甩开包袱;三是社会化的高校后勤必需满足高校办学需要,即在具有第三产业“服务”本质职能的同时,还须将“育人”纳入其中,否则高校后勤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四是社会化、市场化的高校后勤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法人化。

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特点及其性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形成了一个校园后勤服务市场。由于市场主体、购买服务、契约关系、市场竞争、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一系列市场元素的出现,与原来高校后勤的财政拨款、行政指挥、事业管理形成很大差异,特别是社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形式为高校提供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后勤原来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使校园后勤服务市场日益显现活力。但是对如何认识这个市场的性质和特点还有不同看法,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有着与一般社会服务市场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高校后勤服务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其学习、工作的内容与生活的环境与方式相对固化,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而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的时间有限、能力相对较弱,对后勤服务的某些方面,如安全、效率、费用、个人私密空间等比较敏感,有着特殊的要求。

2.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有效时段(即校内服务交易有效发生的时段区间)相对较少,随学校教育的日程安排而变化。只要有学校,就必然存在着校内后勤服务的固定市场,所以说高校后勤的服务交易是永久持续的;但这一市场在年度内的交易时间又是不连续的。如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服务等项目,一年中有效服务交易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足300天,而以当地学生为主的地方大学,其年服务交易日更不足180天。且常规服务的年内分布又呈不均衡状态,除各类假期的冷清外,又有特别集中的高峰时段,如新生入校时、毕业生离校前、学生复习考试期间等。这种“持续不连续,常规不常态”的看似矛盾的存在,恰是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时间构成特点。

3.行政干预较多,市场机制作用受控。在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下,后勤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绪,易诱发事端,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受宏观调控和行政干预相对更多,竞争机制、价格规律、供求关系等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4.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空间具有校园区域的相对封闭性。在特定的校园区域内,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产品供应方和市场信息的社会开放,即使是校际联合市场,其服务对象和产品所在的空间范围也相对封闭,社会消费人群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进入这一市场空间。

二、高校后勤改革中的“瓶颈”

大多数高校后勤从学校事业体系中分离出来以后,对今后的发展道路及改革的具体目标尚不明确,后勤实体的法律地位没有确立,后勤服务产品的性质也不明了,因此后勤社会化改革处于两难境地,改革的步伐相对滞缓。高校后勤正处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体制的转化过程中,计划经济和事业管理的旧模式、旧框架仍在发生作用,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营的新体制、新机制初步建立,比较脆弱,优势尚难占主导地位,而且这两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本身存在的特点,人们虽然普遍接受了高校后勤服务是一个市场观念,但却过分强调这个市场的属性与一般社会服务市场的差异性,并据此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进而提出后勤要转制成为“中性企业”、“非盈利性企业”等概念。

既然高校后勤服务从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回归其第三产业的经济特性,就应承认它是一个市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固有特点反映的是服务产品供应企业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市场特点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但不能因此改变其市场的基本属性。因此,校园后勤服务市场与社会市场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是本质属性,而其特殊性只是经营服务的着眼点或经营战略,不能用特殊性来替代统一性、否定统一性。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遇到诸多难题,就是因为改革初期过于强调校园市场的特殊性,以致虽然口头上承认高校后勤服务是一个市场,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施之以非市场的手段,试图找到一种“特殊的”市场化途径与方式,这样只能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盲目,阻碍改革的深化。当然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实现后勤服务市场与社会市场的完全统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强调校园后勤市场与社会市场的统一性,也无意排斥政府和学校对市场的调控与监管。

2.高校后勤服务“公益性”的承担与范围。体现公益性要求,是一直以来强调的高校后勤的“特殊性”之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报告中说要进一步明确:体现“公益性”的责任在政府和学校,与企业无关。我们推行的后勤社会化,只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不是一切推给社会,什么都不管了,后勤服务中“公益性”的责任还是要由政府和学校体现。企业生存和发展,利润是基本保证积极性。缺少积极性,企业的新机制就无法建立。因此,在后勤市场运行中,不应强令企业赔本经营,必须给企业留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公益性”只能通过国家和学校的优惠政策和投入来实现。

通过以上问题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后勤企业如果要想完全占领校园这个市场就必须要有与社会中其他企业竞争的能力和符合校园市场要求的科学的经营模式。因此,摆脱原有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三、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曾作出决定,从实质上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6个字,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理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在高校后勤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主要途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由学校来配置后勤资源,人财物都是由行政手段劃拨,学校对后勤承担的责任是无限的,因此学校是后勤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结果是:学校办学需要的,后勤满足不了,后勤需要的学校给不了。后勤成为学校在经济方面的沉重负担,学校计划成为后勤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桎梏。

高校后勤社会化要求首先必须是市场化,市场化是社会化的前提,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后勤进入市场的问题。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后勤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化经济组织,高校后勤才能成为市场主体,才能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在高校后勤中发挥作用,使高校后勤更好地满足办学需要。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从管理后勤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甩开包袱,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科研。

2.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理顺后勤和学校的关系。目前,高校后勤是学校的一部分,学校和后勤之间是上下级管理和被管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后勤的社会化要求后勤由社会承担为主,这样后勤和学校的关系就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原来的管理和被管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变成经济关系,即股东和企业的关系。

如何转变和理顺这种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唯一的出路。首先,可以理顺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是界定产权,即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后勤的法人财产权,使二者分离,除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没有更好的办法理顺这种产权关系。其次,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事企不分的问题。学校不能直接干预后勤的经营活动,后勤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资产所有者学校的资产负保值和增值的责任。第三,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很好地界定学校和后勤的权利、责任、义务,做到权责清楚,改变原来学校只有权利,后勤只有义务的局面,使后勤有充分的自主权。

3.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地发展后勤生产力,壮大后勤实力,更好地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后勤社会化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高校办学的需要,而停滞不前、实力簿弱、无竞争力的高校后勤是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解决后勤进市场问题,理顺后勤和学校的关系,明确高校后勤以其财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化市场主体地位,从实质上扩大了后勤自主权,增加了经营灵活性,会极大地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搞活后勤内部机制。

同时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科学管理制度引人高校后勤,建立起高校后勤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会极大地促进后勤生产力的发展,使后勤实力不断壮大,为更好地满足办学需要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总之,由于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院校在改革的实践方面情况各不相同,面临的困难不同,在认清改革目标的同时,还应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既要勇于开拓进取,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操作。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好地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改革成果不仅直接有力地支撑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且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办学观念的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高校后勤实体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最终实现社会化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高校后勤改革理念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章春霞.试论高校后勤集团人力资源保护[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3]王富主.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新华出版社,2003.

[4]曹光荣.高校经营之管理视线新拓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冀峰,男,中国民航大学后勤集团膳食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内部会计控制对完善公司治理作用的探讨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