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之形,客观之质
2008-03-18费明富
费明富
【接上期】
三、赏析语句词题答案要素
2006年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解答这样的“赏析”题,首先要清楚答案必须含有三要素: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信息,表达得怎样。二是要知道,这表达技巧首先指修辞方法,而修辞方法又首先指比喻、比拟、夸张等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的那八种修辞方法,其次才指对比、递进、反复、衬托等,再次才指诸如白描、工笔以及炼字等其他表达技巧。而表达得怎样,是要和怎样表达相一致的。如比喻、比拟,就应是生动形象;夸张、对比、衬托,就应是突出强调。共同的作用则诸如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或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或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等熟语。至于表达了什么,这要依据文本信息,加以理解确认。如上述试题的答案就是: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表现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写得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这样的试题考生极易漏答,因此记住答案应含的要点,并把有些层面的试题转换为客观试题,确实是答题的重要技巧。
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作答此类题型,理应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写得怎样”等三个方面来答,如可答“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这种赏析句子的基本思路,我们的教材也有明确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祝福》有一句话是“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编者为它加的赏析性文字是这样的:“然而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种赏析句子的基本思路:从“写了什么”的角度答“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也还都不错”;从“写得怎样”的角度答“愤激而沉痛”;从“怎样写”的角度答“反语”。可有的考生只从“写了什么”的角度作答,有的只从“写得怎样”的角度作答。遗漏要点现象相当普遍,实在令人遗憾。
【现场练习】在“一束束顶在枝头的芦花,汇成一片银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簇拥着涌向天际”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簇拥”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或赋予秋苇以人的情感意识),突出秋苇茂密的特点,展现“暮秋的芦苇”的生命活力。
四、怎样鉴赏散文中的宕笔手法
江西卷第16题【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这个试题,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实质上应是客观的。当然,说其客观,是对那些拥有了“宕笔”知识的人而言的。文章常常使用“宕笔”,“宕笔”的文字和“主笔”的文字可能形成四种关系:对比、比喻、衬托、铺垫。试题在问“为什么”,答题人得思考“宕笔”的文字和“主笔”的文字可能形成的关系。所谓“思考”,有了储备之后,自己就将题目转换为选择题了。这里不妨将其转换一下:
A、联系……来写,和……构成对比,使双方的观点(或态度)表现得更鲜明,从而启示人们要……。
B.联系_________来写,和……构成比喻,把作者的_________的感受,表现得更加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联系_________来写,和……构成铺垫,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D、联系_________来写,衬托_________,把_________表现得更加突出,从而达到强调的目的。
具体到以上题目,则是选择A项为好。结合语境,表述为:作者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以和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构成对比,使双方的观点(或态度)表现得更鲜明,从而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珍惜自然慷慨的赠与。当然对于“宕笔”,以上的选择题大多时候是单项选择,可有时是多项选择,这还要看具体语境而定,这是这类试题的一个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