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成为你我的共享

2008-03-18孟晓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陶冶蛙声散文

孟晓东

文题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美,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什么为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文章可以实写,如写听雨听雪、听松涛听海潮、听鸟鸣听蛙声,听朗朗书声,听谆谆教诲,听至理名言,听美妙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如写听生命之曲,听历史回声,写对古诗词中对声音的描述,如“清泉石上流”“黄鹂鸣翠柳”“僧敲月下门”“月落乌啼”“夜半钟声”“听取蛙声一片”等;还可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佳境。总之,写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应给人以美感,使人去亲近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写艺术之音(音乐美、诗歌美),应给人以精神的陶冶;写生活之音,生命之曲,历史回声,应给人以向善向美向生活的理性哲思。无论选择哪一种,但对美的感受都应符合客观审美标准,深刻而有感染力或震撼力,切忌将低俗的、不健康的东西误以为美。

无论是选择记叙散文还是选择写景散文,都需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所听对象的声音或画面需要描写,对心灵陶冶的感觉同样需要描写。特别是需要细腻的描写,把音乐效果转化为画面,把画面转化为音乐,重在审美意象的描摹,重在情感体验的发展。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通篇写音,让人一直听下去,越听越动情;也可以断断续续地写音,让人断断续续地听,时有时无,无声胜有声,吊人胃口,让人欲罢不能。文章应当有些激情,或者辅以适当的议论。

猜你喜欢

陶冶蛙声散文
总有那一片蛙声(节选)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秋夜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