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理为妙 贵在意新

2008-03-14莫立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高考作文

莫立刚

【摘要】写出见解新颖深刻、观点富有启发性的作文,既是写作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要求,又是衡量一个中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准。只有密切关注生活、掌握分析方法、进行超常立意,才能打造具有启发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观点,取得作文的成功。

【关键词】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分析方法;超常立意

2001年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昱参加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她在谈到得满分的体会时说,面对高考作文题,“我的对策是紧贴话题联想,想到第三个方案就马上开始打腹稿。因为第一个想到的俗,第二个想到的偏,第三个以后的浪费时间。假如话题是‘阳光,你先想到‘海滩,再想到‘美女,接着想到‘防晒霜,写防晒霜得分一定最高,因为那是最适合你发挥的思维想象的角度”。周昱的体会启示我们,思理为妙,贵在意新,考场作文要精心打造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里对“深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就有“观点具有启发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表述。应该看到,近年来写作教学中存在不少弊端,高考作文中不少文章要么见解肤浅、缺乏新意,要么题材陈旧、人云亦云,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笔墨往往停留在材料的堆砌上。因此,写出见解新颖深刻、观点富有启发性的作文,既是写作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要求,又是衡量一个中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准。

考场作文要打造具有启发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密切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是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信息不断涌现,要在文章中提出一个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就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去胡诌乱编,而应该密切地关注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法,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让一双慧眼既能“一览无余”,又能“明察秋毫”。

许多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就能从生活中悟出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例如,吃饭是一件平常小事,但从这件小事上可以领悟出许多道理。由“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可以领悟到“读书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消化”;由“看菜吃饭”可以领悟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由吃饭吃出沙子来,可以领悟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吃饭各人口味不同,可以领悟到“做事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等等。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双聪慧的耳朵,有一腔关注生活的热忱,就会从许多普通事物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例如,看到小溪就要想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到“知识在于积累”;看到堤坝中安然无恙的水,就要领悟到“安于现状就不能进步”;由“水往低处流”而想到“客观规律不能违背”;由黑黢黢的煤炭能发出光和热,想到“了解事物不但要看到表面,而且要看到实质”,还可以运用修辞技巧得出比喻性的观点,如“乌黑的皮肤下面藏着一颗火热的心”等等。

二、要掌握分析的方法

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从哪里来?它来自我们对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并由此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有预见性的推断。这就需要使中学生拥有一把善于分析的利刃。“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刘勰《文心雕龙》)。一根木头,无论扛多远,木头还是木头;只有一刀刀砍下去才能化木为柴。有人说:没有入木三分的见解,写不出高人一等的文章。拥有一把善于分析的利刃,就会析出入木三分、具有启发性、与众不同的思想观点。

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并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因果分析。世间事物间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产生。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但大致有这么几种: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多因一果等。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同中见异。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才见出差异,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明察秋毫”,自然能把观点引向深刻透彻。第三,要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有人说地上的路因走的人多了自然有了路,有人说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是啊,平坦的路上无风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逆向思维就要求我们学会“回头看”,大家都在大路上挤的时候,我们要向险峰上攀。

比如,写作《“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个题目时,一般学生往往只想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成功来自锲而不舍”、“有志者事竟成”等庸常的观点。如果只是如此行文,深刻透彻从何而来?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从何而来?老生常谈而已。没有平庸的题目,只有平庸的思想,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分析、逆向思维等手段,把思维的钻头引向深入,那么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了。滴水能“穿石”,坚持不懈固然重要,但如果目标不专一,力量不集中,恐怕滴水永远也不能穿石;然后我们再逆向思考:滴水穿石精神固然可贵,但这过程是否太长了?代价是否太大了?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蜗牛”速度岂不急煞人也!由此反思有了专一的目标,有了正确的方法,还要尽可能提高效率,不能只寄希望于“滴水”式完成。

三、要有超常的立意

写作时看到一个话题,要想生发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文章立意最忌俗和旧,在写作实践中,不少人很难避免这一点。人们在谈到一个话题时,往往首先会想到约定俗成的“老套套”。如果不加思考,写出的文章往往会落入“窠臼”。就像周昱的体会那样,写“阳光”不能停留在“沙滩”、“美女”上,一定要写“防晒霜”,由“沙滩”、“美女”到“防晒霜”,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例如,以“人生”为话题作文,可以拟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应该追求完美的人生”等观点。从观点是否正确这个层面讲是不错的,但是从观点是否具有启发作用这个层面讲就显得不足了。同样是“人生”这一话题,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完满才是人生》。这篇文章开头一段这样提出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接下去,作者论证了从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到平头百姓,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到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自己的遭遇和不幸,他们的人生都谈不上完满。作者论证的这个观点,“看似寻常最奇崛”,如果不是大师独具慧眼,一般人往往一叶障目,不能或不敢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

超常立意,就是在确立主旨时比一般人想得更深入更宽广一些,这样就能够拨开迷雾见到红日,让人读后产生智慧的火花,把思维引向深入。如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例,来阐释何为寂寞,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的事例,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深厚的思想沉淀和丰富的材料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要开动脑筋挖掘,思想宝库中的许多“素材”就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一篇文章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发掘,观点怎么会不深刻透彻而富有启发性呢!

高考作文要求文章“观点具有启发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这是站在文章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提出的。文章一旦写出来,就有它的社会功能,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文章的思想和观点对他人具有启发作用,才能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学生在考场上写出具有启发作用的文章,平时就必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深刻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小事出发,挖掘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为什么”上下功夫,让人不仅知其然,还要让人知其所以然,让读者对原来的思考空白有所弥补、有所领悟,以至产生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让人深思的观点,才能写出叫人心灵受到震撼的文章。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高考作文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电力营销管理中电费电价分析方法研究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高分辨质谱在氯化石蜡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例谈一种追及问题的错解和常用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