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农村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2008-03-13寿文华
寿文华
摘要: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2007年连续四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包括许多方面,应该说农民的健康问题是重中之重。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认为农民的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也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各种媒体的宣传密切相关,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农村体育;健康生活方式;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13-03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巴中考察时曾说过有三件事心里放不下,其中之一就是要让农民看得起病[1]。根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2]这一精神,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造就新型农民”[3]的目标,本文认为解决农民健康问题应从培养农民健康的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入手,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其有效途径是加强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农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
1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4]特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观念、习惯、态度和制度,包括个人嗜好、饮食习惯、行为习惯等。
健康生活方式,是与传统不良生活陋习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病”相对立的人们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够创造和保持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身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它包括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把握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摒弃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减轻其对人的不良影响;二是运用科学知识更好地组织自己的生活。[5]
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已经证明,人类目前的很多生活习惯并不科学,譬如吸烟、嗜酒、偏食、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不重视心理健康等。据国外资料显示,影响身体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所占百分比分别是:吸烟占20%,饮食不良与缺乏运动占14%,酒精中毒占5%,感染占4%,污染占3%,损伤占2.5%,危险性行为、开车、药物滥用各占1%。[6]以及现代临床医学实践证明,通过改变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占50%,特别是对慢性病、性病、艾滋病、肝炎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自身行为的改变。[7]所以,影响农民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科学化来解决。
2我国农民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现状
2.1不容乐观的农民健康状况上世纪末,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目前,我国450万结核病患者中约有80%左右在农村,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大多数生活在农村,血吸虫病人80.5万基本上在农村,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在农村。”[8]这些疾病都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其生态、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我国农民体质监测优秀率仅为9.5%,而城市居民优秀率为18.5%;农民不合格率为19.2%,城市居民不合格率为10.2%,两者几乎都相差一倍,由此给农民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因病致贫和返贫。据调查因病致贫和返贫占农民贫困原因40.9%,列第一位。在西部地区农村,有62%的患者由于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未治疗,有75.1%的住院患者未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8]
2.2消极落后的体育健身意识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体育在农村的发展很不平衡,相当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包括部分农村领导干部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措施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健康问题,甚至认为农民是体力劳动者,不需要体育锻炼。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基本上无人组织,也无处可去,致使文化体育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进入到农民的生活中。然而研究表明,体育人口的各种慢性病(包括呼吸、消化等)发病率仅为4.3%,远远低于非体育人口。[9]
众多研究证实了我国农民对于体育健身的消极落后态度,如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有24.75%对健身活动缺乏兴趣,21.70%认为没有必要,19.75%怕人讥笑,8.30%认为参加健身活动不适于其言行举止。[10]浙苏皖赣鲁的农民有22.59%的人对体育不感兴趣。[11]北京市农民有52.07%认为用不着参加体育锻炼。[12]所以,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分别为45.95%和11.32%。
2.3较为普遍的不良生活习惯研究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调查显示,西北地区有40.2%的农民有饮酒习惯,38.3%的农民有抽烟习惯。[13]在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有21.92%的农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现代文明病”,有21.75%的男性每天喝白酒至少100克;有79.28%的男性吸烟,且人均每天吸烟15支;还有8.85%的农民从来不刷牙,9.6%的农民每月甚至每年都不洗澡。[10]
由此可见,在中国农村较为普遍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是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3电视媒体影响农村健康生活方式的优势
3.1电视是我国农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众多媒体中,电视媒体宣传对农民的作用最大。就我国广大农村来讲,农村电视节目在帮助农民朋友解疑释惑、促进信息交流、传播文化知识、宣传民主法治、倡导现代文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4%,有高达82.8%的农民通过电视获得各种信息。[14]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民将闲暇时间用于看电视,有调查说96.79%的湖南城郊农民[15]、89%的浙苏皖赣鲁农民[11]都将闲暇时间用于看电视,其中69%的浙江农民“平均每天看电视2 h以上”。
3.2农民健康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国务院早在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就指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1995-2000年定为第一期工程,2001-2010定为第二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这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之相呼应,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指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将作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006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
3.3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生活方式的建立当前,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缓慢增长,生产劳动强度大大下降,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闲暇时间增多,因此当前农民的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生产方式的问题,而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是一个文化问题。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深刻地指出了当前农村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农民健康问题应该主动地进行健康干预,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入手。
4电视媒体影响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作用
4.1增强健康生活意识,培养科学生活方式施拉姆曾说过:“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电视。”[16]在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中,知识性内容占很大比重,这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农民,提供了学习各种知识的替代途径,从而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电视媒体通过让农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影响其情感体验,进而改变其行为意向,对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4.2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激发体育运动欲望电视媒体传播的精彩体育赛事、新闻、报道、评论,以及各种体育娱乐节目等,不仅满足了农民的文化及娱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体育信息环境”。体育信息一方面不断充实农民的“知识库”,提高农民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改变着他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并对体育行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体育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17]农民在观看电视体育节目时,会被节目的场景和氛围所感染,进而激发出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行动。
4.3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电视媒体的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农民的价值观,逐步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免除不必要开支的医疗费用,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富裕了,农村经济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4营造社会和谐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欲建和谐之社会,必先建和谐之舆论。无数次的研究表明,电视媒体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且具有左右民众舆论的潜力。“电视新闻有力地影响着观众对何为国家大事的判断”[18],也就是说,电视能够影响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评价标准。所以,电视媒体通过对传播信息的选择、解释与评论,有效地引导农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的一致性和对事物的评判标准,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农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
5结束语
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积习难改”是众所周知的现实,对现有生活陋习的改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指导。这个“指导”的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承担着“传承科技文明,传播科技进步”使命的电视媒体的肩上。
参考文献:
[1] 贺劲松.温家宝总理四川巴中农村考察侧记[N].鞍山日报,2005-04-2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发[2007]1号,2007-01-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2006-03-16.
[4]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35).
[5] 黄平.迈向和谐—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反思与重构[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6] 王健.生活方式与健康[C]. 杭州:生活方式与健康专题报告,2006.10.28.
[7] 杨清.近五成疾病可以预防和控制[N].今日早报,2007-02-07A0007.
[8] 胡其峰.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卫生部部长高强谈新时期农村卫生事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6-12-10(1).
[9] 李有香,等.中国北部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6.1:68-70.
[10] 肖丰等.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6,24(2):3-8.
[11] 郁俊等.浙苏皖赣鲁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4):21-27.
[12] 冯晓东等.北京市农村群众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598-599.
[13] 陈仁伟.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78-1480.
[14] 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数据http://www.edu.cn.2001-12-27.
[15] 谭小勇.湖南省城郊富裕乡村体育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592-594.
[16] 张志君等.守望幸福[J].当代电视,2006.5:41.
[17] 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3.
[18] 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刘海龙译.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