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更需要关爱
2008-03-07李逢耀
李逢耀
在我们学校,曾经有过分快慢班的做法。这其实是尊重教学规律的一种做法,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可是到后来却变味了。本来是解决实际学困生的问题,到后来成了给个别人吃小灶的“精英教育”。大家都抓出成绩的“快班”,而抛弃了“慢班”。同样,在大谈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的今天,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精英”们的身上,却忽视了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其实他们更加需要优势资源,更需要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关爱。那么。如何对待学困生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营造成长环境,构建发展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拥有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总是面带微笑,目光经常光临“学困生”,身影常在他们座位旁出现,提问的机会多一些,评价的语言更富有激励性,教师就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教师特别的亲和力,他们会感到很自豪,有自尊,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充满对教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三个优先。
1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对上课所学内容无兴趣,久而久之,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比如,在新课的开始复习旧知识时的发言机会,课授完后巩固练习以及复习课上的发言机会,我都会先留给学困生。
2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当然内容主要是一些难度不大的基本题。开始他们会因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此时,教师切记不要怒目以待,甚至高声训斥,而应以更亲切柔和的激励性语言去鼓励他们。这样到后来他们就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
3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那些学困生。开始,我一站在他们身旁,他们就会紧张得做不出来,或者用一会儿写,一会儿用橡皮擦擦的动作来掩饰紧张的心理。此时,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善意,并给予指导。
这样通过以上三个优先,我觉得首先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教师有时还可以收集一些“反面教材”;其次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压力和有动力。
二、尊重学生人格。奉献爱心感化
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用“心”去滋润,用“爱”去培育,要把宽大的胸怀和博爱精神奉献给他们。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个细节,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用自己的心灵火花去撞击他们的心灵,激活他们的心灵火花,产生共鸣。当学生有了良好表现时,教师可用亲和自然的语言赞美他,尊重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当表现不良时,我们可以采取让他(她)唱一支歌、讲一个故事、演一个小品、扮一个鬼脸、许一个愿等方式作为“处罚”;当考试失误时,我们不应加以责备、批评。更不能对已产生焦虑情绪的他们再施加压力,尤其不能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以免把他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学习的结果上。应合理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过程中,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当他们面对各方面的非议和责难时,我们应摆正态度,撑管好命运的红绿灯,该严则严,该松则松,宽严结合,教育适度;当他们受委屈时,要给予安慰,思想波动时要给予疏导,动作偏激时要给予纠正。语言冲动时要给予谅解,做了错事时要帮助分析得失,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退缩时要给予鼓励。尽量用宽容感化良知,用温暖滋润心田,用关爱呵护成长,维护自尊,让他们觉得在任何情况下我能行,活得跟正常人一样。
三、记录成功经历,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学困生”去发现美、拥有美、体验美、感受美、留住美,并将这美好的记忆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而这一行为的最有效手段便是建立成长的人生档案,记录“学困生”成功经历。教师对于他们的一些特殊能力和良好表现,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培养,对他们进行评价时,要多做鼓励性评价,不要同别人做横向比较,追求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同时还要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及时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情绪,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把这些记录在他成长的档案之中,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他们摆正行为方向。
四、培养学习习惯,发挥学习潜力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所在。比如有的学困生学习毫无计划;有的对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有的不能形成知识结构;有的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有的不能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动手能力差,不关心现实生活,往往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所有这些都应该加强对其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其训练方法有:
1帮助他们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短期目。标。
2制订学习公约,互相监督实施。
3及时编写日记,反思学习。
4抓好预习与复习巩固。
5留意闪光点,及时给予适当表扬。
总之,“学困生”并不难教,难的是教师用什么方法教,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我们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对路的方法,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旦教育的功能充分彰显出来,教育就会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