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纪录的数字
2008-02-11刘洪波
刘洪波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200000%,创下世界纪录。
在报纸上,这只是一条很简短的消息。简短消息中说,那里一份报纸的价格是二百五十亿元,一桶啤酒的价格是一千亿元。这些数据当然说明局势的严峻,但仍然未能描述在这种局势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这条简短的消息缩在报纸的一角,很多人并未注意到。津巴布韦是个距离我们很远的小国,这个远不只是个地理距离,而且是个心理距离。这样一个国家,不但媒体不会高度关注,而且会被人们的眼睛选择性地过滤,这样,那些遥远的地方就更加遥远,甚至彻底逸出“我们的世界”。
当我把津巴布韦的通胀数字讲给一些人听时,得到的反应是很相似的,几乎所有人都想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发生在中国的法币危机,领到工资要马上去换成大米,同样的钱早上值一小袋米,下午却只值一小把米,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情况。以至于在中国,想到货币贬值就会与1948年、1949年、钱、米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样的联想过程,仍然没有津巴布韦什么事。津巴布韦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百分之两百二十万的通货膨胀率之下,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人们不会有具体的设想。重要的是,人们还能够很平静地生活,或者,幸运的是生活还没有被百分之两百二十万这个数字笼罩。——这就是一个遥远的信息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受。
我经常听到抱怨,乃至愤怒,我们对西方是如何了解,而西方对我们是多么忽视,乃至侮蔑我们的感受。边远省份的人们,也有理由抱怨和愤怒于被忽视和侮蔑,因为我们对纽约、东京熟悉或者愿意熟悉的程度,可能超过了一个边远的省城。文化和心情的地理学,与自然距离远非一回事,社会的地理学也是如此。
一个出生在边远地方的孩子,与复旦大学的距离有多远,与一个出生在城市的孩子比起来,差别是极为巨大的。有很多种社会特征,决定了人们距离某一个社会地点的远近,权力、金钱、地位、声誉、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使不同的人被摆放在与某个学校、机关、职位等“好东西”距離不等的位置。
当然,社会地理学上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恐怕还是制度。这个东西不仅会使同一个民族变成敌人,也可以使不同的民族变成朋友。它很容易让人的个体感受消失,而产生出共同的亲近、接受或者反感、排斥。比如说,津巴布韦的总统是穆加贝,现年八十四岁,自1980年国家独立以来一直担任总统。最近的选举是在骚乱中进行的,另一位候选人因为安全原因退出,穆加贝胜选。这些情况,相信不会使很多人对穆加贝产生反感,这既是因为我们不是津巴布韦人,所以穆加贝只是一个人名符号,而且也因为那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出现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情,我们容易认为“可以理解”,而且觉得应当赞赏——尽管不是鼓励的话。
而津巴布韦人社会现状如何呢?那里土地资源高度不公,曾经1%的白人占有70%的土地,新世纪的土地改革没收了白人农场主的资产,举国欢腾。土地确实回到了黑人手中,但掌握在特殊的黑人手上——“精英阶层”和穆加贝的亲信们,欢腾已变成梦境。十年前,津巴布韦人拥有非洲发展最快的经济,现在那里有全世界最糟糕的经济。
一块前殖民地,一个新独立国,政权在风雨中,人民在水火里。或许这是民族英雄穆加贝的晚年错误?但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民落入“晚年错误”、军人强权的境地,这又是为什么?内部外部的敌人搞破坏,还是没有走好自己的路?但无一例外地,这些地方的主权都很牢固,甚至比别的地方更牢固。
【原载2008年第30期《新民周
刊》】
插图 / 鲍里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