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偷走你口袋里的钱?
2008-01-21王磊
王 磊
2007年让很多中国人玩得心跳:房价飞升,股市暴涨。已在去年跃升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又迅速攀升至1.4万亿美元。贫穷的记忆还未抹去,财富之门轰然打开。此时,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悄然风靡。
宋鸿兵这个华裔美国信息工程学博士,用通俗演义的写法,提醒国人:谁会偷走你口袋里的钱?
对于挣了几个血汗钱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可是个天大的问题。
你可能被泡沫吞噬?
“宋氏理论”警告说,当下的楼市和股市,如同一对被快速吹大的资产“双泡沫”。先是大量外部“热钱”通过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进入,吹大泡沫,一等时机成熟,“热钱”获利之后就大规模撤离并抽走资金,资产泡沫将突然炸裂。结果必然是,投资者就像被晾在沙滩上的鱼干一样被“套牢”。
他认为,这种“热钱”的来去腾挪,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的。正因如此,自以为聪明的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预知泡沫何时破裂,当然也无法成功“逃顶”。
他进一步的推论更让人心惊肉跳:目前,在一小撮儿“金融寡头势力”的策动下,“金融恐怖分子”即将对中国经济发动一场不流血的“货币战争”,妄图把中国劳动者多年积累的财富席卷一空。
2007年10月下旬,上证A股开始了1000点的深度调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则风声渐近。人民币汇率继续向历史高点挺进。而远在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出现了针对中国股市的“做空”产品……各种迹象似乎正向宋鸿兵的预言靠近。
“最大的泡沫,其实不在股市、楼市,而是货币发行本身。”宋鸿兵说,滥发货币不但使购买力下降,更是个财富重新分配过程。
这里面隐藏着通货膨胀的秘密:距离过量印刷出来的钞票越近的人,就越占便宜(比如最早贷款卖房的人),越远越晚获得钞票的人,就越倒霉——因为当他们拿到钞票时,物价早已高得离谱了。所以,那些靠养老金生活和老老实实储蓄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输家”。
2006年,一项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显示,财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目前世界上大约2%的富人拥有着一半以上的世界财富,而最穷的一半人口连1%的财富都不到。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猪肉、粮食、食用油涨价很快,通货膨胀预期加大,重要原因就是国外“热钱”不断流入,造成国内货币不断增发,钱越来越毛了。
他说:“在这种环境下,老百姓怎么办?你要么存钱,货币购买力在下降,就是肯定亏损,被通货膨胀吃掉;你要么投资,股市、楼市,又可能冒极大风险,这似乎把大家逼到一种没有选择的道路上。”
谁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
宋鸿兵的“金融学掘墓人”事业仍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将探究的锄头伸进“金融操控者”的墓穴中。
他注意到,一个叫“国际银行家”的精英群体,早在200年前,就开始通过“货币的阴谋”统治世界,而今天,他们仍是操控整个世界的幕后之手。相比而言,宋鸿兵认为,索罗斯、格林斯潘等人,不过都是“前台表演的演员”,或者只是些为幕后操控者辛勤服务的马前卒。
已被现代人遗忘的欧洲金融权贵罗斯切尔德家族,成为他追踪的目标。据他估测,早在1850年左右,发源于欧洲的罗氏家族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家族的资产将至少在50万亿美元之上,约是当今那些“首富”们的1000倍。
他还相信,崛起于美国的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也都与罗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些国际银行家们能有多大神通?从1815年下注滑铁卢之战,从拿破仑皇帝的失败中赚取巨额财富,进而直接掌控英国货币发行权;到进军美洲大陆,与新生美国政权展开百年争夺战,制造若干起总统刺杀案,通过建立美联储银行抓住了这个帝国的货币中枢;再到制造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资助希特勒上台,操纵战争贷款,并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受益人……宋鸿兵引用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的话说:“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话题注定激起波澜。
或许宋鸿兵评书式的讲述方式减弱了他理论的可信度。他从历史大剧本中抽取了几个片段,还不足以支撑其结论。
长期进行货币史研究的吴闻强调,书中对国家利益和政府作用考虑的较少,政府好像完全成了国际金融家牵着线的玩偶。过于夸大金融利益集团的能量,这并不符合民族国家仍为基本竞争单位的世界现实。
知名汇率问题专家向松祚,支持《货币战争》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可以用数字测量这种全球性的“货币疯病”的严重程度。
1970年,全世界储备货币总量约400亿美元,如今已达到5万亿美元。储备货币只是基础货币,加上银行体系乘数效应的货币创造,全球广义货币供应增长以数十万亿美元计。
另一个数字,现在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外汇交易之规模,每天超过3万亿美元,每年超过800万亿美元。加上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市场之交易,虚拟经济规模是实物经济规模的数十倍(全球年GDP不过50万亿美元)。
这已经回到宋鸿兵提出的“全球性通货膨胀”问题的本质。而向松祚称之为“美元霸权”。
不过,因此就认为可以推翻美元霸权,并试图取而代之的说法,则有些不切实际。“霸权货币体系是一个结果。它意味着这个货币符号背后,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教育和合理的制度。”
向松祚说,美元霸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能玩几个金融花招变出来。美国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经过百年磨砺。
怎么看住钱袋子?
最早把金融危机和货币博弈,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认识的研究者不乏其人。
曾准确预言了“9·11”事件爆发、被誉为“中国兵书”的《超限战》就曾设想: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用金融打击的方式对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伤亡人数不多,却给社会造成不亚于一场战争的巨大破坏力?
可以想象,当看到宋鸿兵建议中国政府应建立“金融反恐法案”,针对跨国热钱及对冲基金等投机分子实施“金融反恐战争”时,《超限战》作者乔良和王湘穗,为什么会产生“知音”般的认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把当下的世界经济,看成一个围绕核心货币的利益与分工的“面包圈儿”。处于核心位置的是美国,依托美元收取铸币税,并拥有定价权。“这块肉最好吃了。不用更多搞物质生产,只要通过金融服务、高科技专利、品牌等虚拟经济,直接收取利益。”
这块肥肉,中国人暂时却还吃不到。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中的角色,仍是个“打工仔”。“存在就是合理的。刚进城的打工仔,本事没学好,就想马上闯进高档写字楼里当老板,谁会答应?”
王湘穗在为中国经济和货币战略开药方时则相当谨慎:当好制造业大国,看住钱袋子,坐稳你的板凳,不要跳起来发言。
而乔良这位空军少将的设想是,借助中国经济持续上升的势头,推进强势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和流通率,为将来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必须面对自己的现实国情。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中国更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发展实业。正如向松祚强调的,“是真实投资,而不是投机买卖。”
货币洪水淤积在股市、楼市的堤坝里,无法有效分流;而真正亟需资金的科研、教育、医疗、社保、城市及农村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领域,却饥渴待哺。向松祚把这称为“真实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这与全球范围内不平等、不合理的货币格局有着强烈的相似性。
他反问:“什么叫流动性过剩?中国不是钱多得不得了,没地方去了,而是那么一点儿有限资金,流不到该流到的地方。”
你是合格的玩家吗?
即便在美国,类似货币博弈、罗斯切尔德家族、美联储的秘密等话题,在主流舆论中也不多见。
欲控制世界,必先控制金融;欲控制金融,必先操控货币。这是个行规,而对后来者和新人,却成了秘密。
向松祚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他觉得,就算把《货币战争》的阴谋论放在一边,人们也需明白,华盛顿和华尔街之间的密切配合,让美国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军事战略“非常奇特、异常高效、令人生畏”,“这是美国制度的巨大优势,可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恐怕就是一个巨大威胁”。
与单纯遭遇“热钱”攻击相比,他感受到的中国货币危局,更在于跨国资本和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高端人才和高端客户的抢夺。“一旦这个制高点失守,我们可能就被釜底抽薪,不攻自破了。”
但是,在这场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以及每个老百姓“钱袋子”的货币战争中,应对之策的力度和分寸如何把握,可否做到“有理、有力、有节”,显然不是一本畅销书能解决的。
王湘穗委婉地说:“金融事关国家命脉,要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
而乔良少将认为,如果意识不到国际银行家这些“国际货币的大庄家”的阴谋,就是“极其的天真”。
他说:“中国的金融决策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能对别人玩儿的阴谋有所警惕,另一种是你得有阴谋的能力,去和别人玩儿!”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