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渊源谈“孝心教育”
2008-01-07朱健
朱 健
帮长辈洗脚、学做一次饭……如此别具一格的孝心教育,在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成为中小学生的一堂“必修课”。一次,学校要求学生把节日帮长辈洗脚后的体会写成作文,一位初一学生这样写道:“我手中握的好像不是一双脚,而是两块粗糙的‘木板,我流泪了,我切切实实感受到父母拼命工作的艰辛。”
几年来,江苏海门实验学校把孝心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挖掘教材中古诗、现代文及现实生活中名人尊老爱老的教育资源,教育学生尊敬长辈,讲究礼仪。不仅如此,该校初、高中部颁发了文明礼仪30条规定,明确把是否有孝心作为学生及班级考核的一部分。
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人品德之根源。几千年来,中国人已习惯于“礼义仁孝悌”的教育思想,其中虽不乏封建文化的残余,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云:入则孝,出则悌。主张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重兄弟。同时,还特别指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子路的“负米百里”,黄香的“温席扇枕”,孟郊的“寸草春晖”,还有孔融让梨之说,这些都成了千古佳话。虽然我们并不主张对父母要言听计从,相反我们还要自强自立。但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而父母的爱心,父母的阅历,永远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你可曾听说过陶侃母亲的“剪发待宾”,孟子母亲的“三迁择邻”?据说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小鸦有衔食母鸦的情义,何况人乎?为人当守孝道,此乃天经地义。
2000年初,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以及接连不断发生的类似事件,使国人惊讶,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思考:要深刻反省忽视“孝心教育”的失误,充分认识孝心教育在德育中的基础与核心作用,开展符合新时代社会特点的“孝心教育”。
一项校园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对长辈的关心多停留在表面,实际行动较少,不少独生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更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许多父母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到15~17岁时,总爱和父母对着干,这种“作对”的情形大约能持续2~3年,且在不同孩子身上表现得强弱不同。精神分析理论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而在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仇亲”现象分外明显。这是因为这些清一色独生子女,往往被长辈们如众星捧月般抬着、哄着,以致养成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因此,海门实验学校想从文明礼仪入手,从我国传统美德“孝”字入手,来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
“孝心教育”在浙江、山东、江西等地,也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着进行。他们有的还开设“孝敬课”,让学生自编“孝敬小报”,自制“孝敬卡”,讲“孝敬故事”,参加“孝敬演讲会”,并评比“十佳孝星”、“班级孝星”等。
北京通州区开展以孝心为重点的中华美德教育,制订了“行孝”的10点要求:其中有不让父母生气、为父母生日祝贺、父母生病时为他们端水送饭、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等“规定动作”,这是帮助学生实行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给长辈、师长、亲友、同学拜年;大年初一早上向父母、长辈问好;除夕亲手给长辈洗脚;给家人做一顿饭……”这是成都外国语实验学校2500多名中学生的寒假作业之一。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过一个有传统文化的新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继而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尊重社会上的其他人。
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认为,孝心教育所提倡的是一种体验行为,容易让学生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就能变成他们的道德行为。所以,他们赞成孝心教育,并且建议,孝心教育应把对家庭的孝和对同学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结合起来,让独生子女首先能爱父母、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家乡、爱祖国。这样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他们的大脑,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来影响家庭和社会。
海门实验学校等有关学校的孝心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部分同学在父母过生日时知道送生日礼物或贺卡了,帮家长做家务的多了,一些学生知道理解和安慰下岗的父母了。从孝敬父母到帮助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学生一届接一届照顾附近几位孤寡老人,坚持多年从未间断。一对姐妹家中连遭横祸,父亲生病一病不起,母亲突遇车祸撒手人世,同班同学闻讯后,自发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如此这般,不是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吗?
我们知道,目前在我国,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仍然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若干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而有三、四亿老年人的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心建设,将显得日益迫切。这需要传承中华孝道美德,从这个意义上讲,孝心教育和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当然我们所说的“孝心教育”,不是束缚学生个性培养“听话”的“乖孩子”那种“愚孝”的教育,“从义不从父”(《荀子》),应该作为孝的精神境界,无人性的封建孝道当然要彻底破除,但孝道中的精华部分则不能抹杀,相反,应该加以发扬光大。因此作为学校美德教育一个组成部分的孝心教育,无疑应该加以提倡和推广,并吸取新的精神营养,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实行“孝心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从而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