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2008-01-07安津瑛
安津瑛
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可谓道路平坦、生活安逸,近无柴米油盐之缺,远无祸患艰难之虑。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炼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因此,“挫折教育”这种近年来国内外十分走俏的一种教育方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研究。
挫折发生不可避免,学生受挫心理的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主观和容观因素),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如何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中学生在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得到适时的、理性的指导和帮助。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课是中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部分培养学生挫折教育指导的责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增强耐挫能力,具备输得起、达得到、能吃苦、不屈服的优良品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孟子,就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得出了“艰难困苦能催人立志、逼人自强、迫人生智、导人修德”的育人规律,“挫折教育”能造化出“降大任”、“得天命”的治国人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从小知道困难是与劳动、血汗和付出分不开的。日本川崎幼儿园让幼儿赤身裸体以劳其筋骨,印度为孩子规定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让儿子擦皮鞋、洗汽车以苦其心志。而我国的新一代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劳、与人合作的精神,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今天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是不是应该以人性化的方式,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受锻炼,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一、“挫折教育”如何进行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教师创设一个在大火中抢救伤员的情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又如球类是学生最受喜欢的运动,教师可利用这点,规定学生完成一两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先完成者,优先选择。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对于在环境舒适、父母万般呵护下成长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教师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依山傍水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爬山、涉水;大雪纷飞天可让学生远足、野营,使他们体验“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生活。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的教学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更为积极的、竞争的、冒险的行为,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果任其这样继续下去,会引起心理扭曲,造成肢体伤害。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体育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以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加。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安排竞赛性的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体育以它的独特作用,培养和提高了中学生的竞争力。
教师还要利用室内课向学生传授有关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要求学生在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同时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需要,不断地变化练习条件,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挫折,在挫折中走向成功。
二、“挫折教育”达到的目标
一是要正视挫折。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是使我们更快走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要战胜挫折。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它。这不仅能够使中学生掌握某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因成功而产生的喜悦。三是要避开挫折。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需要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四是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这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中学生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经受过挫折和磨难,在逆境中艰难成长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