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策略浅析
2007-12-30张丽霞
张丽霞
进入高三,各学科基本上都已经进入紧张、系统而有序的复习阶段。这一阶段虽然新授的内容较少,但对于巩固学生已学知识、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以及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复习?这是每个高三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在近几年带班实践的几点体会。
1、以基础知识过关促进综合能力提高
1.1扣紧《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知识点全面过关。
我们手中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哪些要考,哪些不考,考生或许模模糊糊,老师却务必要清清楚楚,这需要我们老师研读《考试说明》。需要研读的不仅仅是“考试范围”,尤其要研读“能力要求”,并把这些抽象的能力要求变换成具体的东西,如“能力要求”中有一点是“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这是一个较抽象的要求,我把教材中的图表、图解进行分类,总结它们的特点,变换图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这对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很有帮助。“考试范围”内的每一个知识点,我把它编写成800多题填充题和判断题及少数几个简要叙述题(没有选择题),学生只需花少量时间,就可判断自己的基础知识存在哪些不足,这样,复习时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1.2抓住主干知识,注重知识整合
以重点知识为主旋律,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达到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目的。譬如,复习光合作用,把必修教材第一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选修教材的“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植物和c4植物”等内容进行整合,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及“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等内容进行整合,把“基因的表达”与“基因的结构”进行整合,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进行整合,把“细胞的分化与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整合,并与果皮、种皮、胚、胚乳的基因型、表现型、染色体组和数目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等。知识的整合使得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了。
1.3重视语言表达训练
生物学概念、原理、专用述语、专用名词,要求规范、准确,含而糊之的表达是不行的,平时测试或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如:“甲状腺激素”说成“甲状腺素”;“动物的生长激素”写成“动物的生长素”;“生殖”说成“生孩子”;“生长”说成“长个儿”;“萌发”说成“发育”;“专一性”说成“单一性”:“特异性”说成“特殊性”或“特别性”;“细胞内部环境,,说成“内环境”,“细胞内液”说成“细胞液”;“姐妹单色单体”说成“姐妹染色体”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高考时,有限的作答时间,加上心理紧张状态,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截然相反的错误更加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了。复习过程中,在语言表达方面加强训练,特别是简短叙述题的训练,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克服用错词汇的现象,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高考冲刺阶段“讲、练、评”三个环节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泛讲,浪费教学课时;泛练,浪费学生有限的复习时间;泛评和简评,均达不到理想复习效果。只有做“精讲、精练、精评”,才能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2.1“精讲”
冲刺阶段的复习课教学活动,“炒冷饭”式复习旧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倡导复习课“三讲究”,即讲究效率、讲究效果、讲究效益。学生有疑惑的知识,综合程度高的知识,应用型知识,都属于应该“精讲”的内容,这里的“精”有两个含义:精辟、精简。上述内容的“精”应是前一种含义的“精”,如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产热、散热与体温调节;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年限问题;基因操作步骤的“四步曲”等内容属于学生有疑惑的知识。植物个体发育与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数、基因型及表现型,生物的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DNA复制与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分化;新陈代谢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细胞结构、微生物的代谢;必修本的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与人体免疫、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内容属于综合程度高的知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等知识在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实践的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中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的知识在发酵中的应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细胞分裂及DNA复制的知识在分析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体细胞的基因型的应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代谢等知识在食品、水果贮存中的应用等内容属于应用型知识,这些知识由于综合程度高,多数学生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复习中,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力求达到精辟。当然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知识的讲述可以简略,甚至一句带过。
2.2“精练”
高考冲刺阶段的练习题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盲目地大量做练习题实属浪费时间,大可不必,但也不能没有一个基本量。我主张“剪刀加浆糊”的办法,取各省市模拟试卷中的精华部分、新题部分加以拼盘,采取“先练后讲”,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精评”。
2.3“精评”
冲刺阶段的复习,面临最多的是练习和讲评。泛评,时间不允许,效益也不明显,简单评述,核对答案,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不好。练习讲评课可谓复习阶段最高水平的综合复习课,不仅要评在关键,还要评出“味道”,教师无疑要下一番功夫。
讲评课至少应做到“四要”:一要讲评解题思路;二要讲评错误分析;三要达到举一反三;四要能够融会贯通。讲评时既要从知识角度去评,又要从能力角度去评,有时候要“小题大做”,有时候要“大题小做”,练习题是死的,讲评是“活”的。旁征博引、旁敲侧击讲小题,力求一举多得、触类旁通;干脆利索、言简意赅讲“大题”。力求借一斑窥全豹。这样一堂讲评课就会生机盎然。
3、重视实验,改进复习方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生物实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加强对基本实验原理、方法、操作要领等方面的理解。高考所考查的生物实验,并不局限于生物教材上所提及的常规实验,而是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新材料,借助新情境进行创新实验设计,于大多数学生来讲,生物实验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
在现行的教材中对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系统阐述,而是把它们隐含在--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的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课本实验的复习。课本实验是学生既熟悉又亲切的知识,教师在课本实验的复习中可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课本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实验设计的兴趣: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思路,为实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注重对书中经典实验(如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等)的剖析,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通过分析揭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在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的同时,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第三还可以考虑在高考试题或综合练习卷中选取几个可操作性较强,学校也具备实验条件的课题,让学生按要求自己设计并完成,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方案、观察现象、记录并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的精确度和结论的正确程度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曲折,获取成功的感受,从而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总之,生物实验复习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学会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和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要告诫学生不能死记硬背做过的实验,而是要在掌握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能改进和设计新的实验。
4、调整心态,平衡考试心理,培养素质
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不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身心倦怠,越是到最后阶段,学生的心理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寻找恰当的方式释放出来是后期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同学们敞开心扉将烦恼告诉父母或亲近的老师,还可多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心态平衡的基础在于学生对自己有一个确的定位。对待考试。要让学生认识到每套题中有不会做的题是正常的。不要为此烦恼和慌乱。成功的意义在于取得合理的预期或相对于自己水平的最佳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