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锁住学生求变的思维

2007-12-29刘庆华

体育教学 2007年6期

  一个雨后的下午,操场地面湿透了。本打算将第一节的体育课改为内堂,并强调一下体育课堂纪律。但经不住体育委员的软磨硬泡,就令他整好队,将队伍从教学楼前整整齐齐带到篮球场地上。当他们跑了一圈到我身边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鞋裤溅湿了。我皱了一下眉,其实跑前先用扫帚将水洼扫去,场地用起来是没问题的,或者跑时改变一下队形,变成一路纵队成蛇形跑或自主跑,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而且学生跑起来还觉得有趣味性,但是……
  看着他们踩着水洼从我身边跑过,我没有作声,我期望他们中有人提议改变一下这种跑法,但令我失望的很。我不得不挥手让他们停下来,望着他们鞋裤溅满水的狼狈样子,我问道“同学们,你们的鞋子怎么跑湿了?”“因为篮球场里的水洼太多了。”他们一脸无辜地样子。我生气地说:“你们不会变换一下队形避开水洼吗?”
  “老师,我们怕避开水洼队形跑乱了,你生气后,不让我们上体育课了。”看到我如此生气,班长开始向我解释:“我们怕跑不齐,你再像上次课那样剥夺我们打篮球的权利。”
  班长的一席话,突然提醒了我,使我想起了上一次体育课的情景。
  上节体育课,同学们因事先得知在课堂上活动篮球,所以兴奋异常,刚响预备铃就在楼前站队,却打闹,吵嚷,喊叫声震天,在跑向操场的过程中,嘻笑的人群还不时做一下“转身跳投”、“三步上篮”动作,有甚者起跳摸高时居然采下了树上的树叶,我知道学生这种行为是校纪所不允的,况学生在跑步中打闹也存在安全隐患。随后出来的我一气之下赶到操场,责令他们又整整齐齐回到楼前,从楼前到操场让他们整整齐齐来回跑了三趟,并取消了他们班的篮球活动,改为了素质练习课以示 “惩罚”。
  今天,学生旧话重提,看着他们湿透了的鞋子,引起了我的反思:学生鞋子湿透的原因原来是为了使跑步队形整齐,是为了“取悦”于我,使自己喜爱的项目避免被我武断“删除”。
  原来锁住学生求变思维的是我的简单粗暴式的“惩罚”管理。只是为了一时的纪律,就忽略了学生的“天性”,武断地剥夺了学生原本不多的快乐。
  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了驾驭和控制学生,使他们变的“顺从”“规矩”,使教学秩序变的井然,我常会不自觉地或习惯性地使用“杀手锏”——命令、警告、训斥、惩罚等。但我这样做的后果却容易扼杀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每次组织游戏或比赛时,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总是三令五申,严令学生遵守我制定的比赛规则,(不管合理与否)如有犯规,则严罚不怠。使得学生在比赛中循规蹈矩,不敢破陈出新求异。有时,当我想要改变乏味的比赛方法,问计于学生时,也很少有出谋献策者了,因他们已习惯了“顺从”。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孙镇初级中学256210)
  
  [点评]:纪律、原则、灵活、变通,都有适用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使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做事情,而缺少了根据情况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三令五申,严令学生遵守我制定的比赛规则,(不管合理与否)如有犯规,则严罚不怠。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循规蹈矩,不敢破陈出新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