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育课形式主义教案产生的思考

2007-12-29徐大从李在森

体育教学 2007年6期

  长期以来,对体育课教案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复杂化倾向等问题,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曾经产生过多次激烈的讨论,研究与争论的结果还是没有定论,只是形成了以下共识,体育课的教案还要有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新教师必须写详案,借以熟悉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有利于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老教师可以写简案,侧重研究课堂教学的焦点、重点与难点,给体育课堂教学以生成与拓展的空间。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激发了体育教师改革传统体育教案的愿望,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提高了体育教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渗透于体育课标理念的优秀案例形式层出不穷,但是,这些案例仍然不能摆脱形式主义和复杂化的影响。研究证明,形式主义教案的编写并不是体育教师所愿意的,它受制于诸多与教案相关的形式主义因素和体育教学的客观条件,笔者从分析体育教案编写的相关影响因素着手,思考体育课形式主义教案产生的原因。
  
  一、体育学科的集体备课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高考等各级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广大农村学校在热热闹闹的素质教育背后,还在进行着扎扎实实地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非考试学科的中小学校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活动,体育教学的环境和教师的工作量,均得不到领导的充分重视与关心。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不能按照课程计划开课,体育场地器材得不到相适应的配备,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育工作保障和监督机制,体育教师无可奈何地沦为了学校的弱势群体。因此,包括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在内的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也就不会受到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们的重视。
  集体备课是对即将开始的单元教学任务进行学习与理解,是对单元内的课时教学过程进行构思与预设。集体备课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积极自觉全身心地投入。积极的、富有成效的集体备课,可以展示体育教师群体的才华和创造力;消极的、马马虎虎的集体备课,则会形成教师之间交流的障碍和知识的壁垒。集体备课是体育教师编写好教案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体育教师才能做到“手中有文、心中有案”,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教师上课才能源于教案而又不拘泥于教案。学校管理者对体育工作的偏见,常规的教学检查只追求体育教案有份量、课堂教学队伍整齐和运动队比赛有名次等方面。体育教师教学有困难,没有人指导与帮助;教学出亮点,没有人表扬与鼓励;体育课上好上差一个样,这必然导致体育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在本地区教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没有集体备课的空间,集体备课记录大部分是自己捏造;有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多为兼职,没有能力开展体育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只是走过场,即使在较好的学校,由于缺乏有效地检查与考核,体育集体备课有准备无中心或是有中心无主题,议论没有实质性内容,最后把某一老师或备课组长的备课当成集体备课。体育教师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集体备课和编写体育教案,体育课教案的编写就不会有质量保证,这是形式主义教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育课教案形式和内容缺乏规范要求
  
  无论什么形式的体育教案,在最后结束的部分总会留有课后小结的位置,可是,体育教师在使用这些教案的时候,搞不清楚这些课后小结是一节课的小结呢?还是几节课后的最后小结?因为体育教师往往都要任多个班级的体育课,一份教案计划要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中被多次重复使用。对此,教育教研主管部门没有对教案小结部分作出明确规定,学校教务部门也无法作出具体要求,结果体育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形式上的检查,课后小结记录难以与教案形式和内容相一致,教案编写的形式和内容缺乏深层反思,课后小结没有具体的内容指向,体育教案变成了书写一些形式主义程式的套话。
  青年体育教师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总是要去查找一些资料,对体育课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学习与理解,也会学习和模仿老教师的教案,摘录一些精品教案中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技巧,以期在体育课的运用中,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师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因为在每一节体育课上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教学智慧的激发,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体育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和个性展示,需要学生们在配合中发挥主动性。青年体育教师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记录每节课后的教学小结,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即时反思,如同收集每节课闪光的珍珠,经过一个单元和一个学期后必要的整理和总结,不但能够成为体育教师编写教案的资料宝库,而且能够成为教师设计教案的教学依据,进而成为体育教学科研和撰写教学论文的信息源泉。但是,由于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不足,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缺乏,体育教师承担的工作较大,青年体育教师没有时间进行进修或教研活动,加之体育课教案没有规范的形式与内容,也助长了部分体育教师研究教案编写的惰性,每节课后教案的教学小结和教学反思成为一种形式,进而影响到体育课教案编写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这也是体育教案产生形式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下降,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三、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达成要求相差甚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得到了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投入的欠帐太多,学校教育的布局调整所能提供的优质资源,仍然不能满足满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造成了许多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人数众多,突出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如本地区的城区学校,学校的班级多,班级的学生多,已经达到了学校的承受极限。虽然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配备比较好,但是与学校的班级数和班级的学生数一比,还是杯水车薪。
  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是脑力劳动的过程,其劳动的效益还有赖于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教案编写中预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达成或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也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对教案编写的热情和效果。充足的体育活动器材,宽松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谐的体育运动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也能激起体育教师认真备课和编写教案的信心,编写出高质量的体育教案。试想,一个体育教师面对着众多的学生和不足的场地器材,即使编写出了体育课的教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是不能有效使用,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学生活动不能充分开展,师生间因体育器材不足,造成的教学矛盾非常尖锐,体育教师在无序或无奈的操场上一筹莫展,领导怪其无用、学生愿其无能,体育教师地地道道成了学校的弱势群体。此种情形之下,体育教师还能有编写教案的热情吗?可以这样说,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体育教案教学目标不能达成,造成了形式主义教案的大量产生,这也是近年来学生健康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形式主义教案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配备不足,体育教案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达成率过低,以及体育教案本身形式与内容上缺乏规范的要求。当然,也有体育教师自身努力不够的原因。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包括体育教案在内的各项体育体育工作,在学校的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更大的改革动力,收获更多的改革成果。
  
  (江苏省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223600)
  (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教研室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