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的优势及借鉴意义
2007-12-29朱慧彬
中外企业家 2007年3期
2006年11月16日上午,在广东发展银行与花旗竞标团签订战略引资协议的当天上午,讨论了数月之久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最终出台。随着对金融市场开放承诺期限的到来,今年和近几年将会有更多的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本文将就外资银行进入的原因,其核心业务、特点和对中资银行的借鉴意义作阐述。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原因
所谓“外资银行”,在我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总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简称为“外资银行”,此即为狭义的“外资银行”,其实是指外国金融机构在华投资设立的子银行(亦可称附属银行),应该称为外资子银行。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新兴市场国家(EMEs)所吸引的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FSFDI)增长十分迅速。从FSFDI在各个区域之间分布来看,拉丁美洲在大多数时间中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是2004年和截至2006年l0月的数据显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所占份额最大,二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方面表明全球金融资本可分配资本是有限的,一个地区增长必然导致另一部分地区份额的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亚洲正日益成为FSFDI的新宠。
1.我国愿意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放松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使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得以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情况尤其明显,而韩国和泰国也出现了跳跃式发展。亚洲发展中国家寄希望于外资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资金和风险控制技术。
2.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开始探索新的获利机会。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使新兴市场国家风险管理和市场管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金融市场日益成熟,并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市场特点越来越接近。这一方面可以为他们进一步拓展业务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
3.伴随着投资的增加,外资银行可以扩大在我国国内市场资源转移的范围。除了伴随外国直接投资(FDI)发生的人力资本转移之外,被并购的机构也将从采用母公司的基本经营框架中受益,例如可以采用母公司的信贷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
二、外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外国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经营以下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币有价证券等。有个人人民币理财业务。《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上规定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经营与中资银行一样的所有外汇和人民币业务。个人理财,分为面向富豪阶层的私人银行服务和面向一般富裕阶层的贵宾理财服务。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2001—2006年,富裕家庭净投资资产年增长率有望达到7.9%,所以,各主要外资银行都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自己在华业务拓展的重点。渣打银行在中国内地设有7家分行、1家支行和6个代表处,据悉今年还计划花费3 400万美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再增加17个网点以推进零售银行业务。荷银计划今明两年在7个城市拥有7个分行,即增设4家分行,并增加20个贵宾理财中心。还有外汇资金存贷业务、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务和国际结算清算业务。
三、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特点
伴随着中国进入WTO,我国开始逐步兑现金融业入世的承诺,对金融业的逐步放开,外资金融机构迅速涌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并纷纷参股中资银行。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06年6月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83家,法人机构14家,不到200家的营业网点创造了近2%的金融市场份额。截至2006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 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9%。外资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它们或以独资、合资方式,或以参股合作方式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角逐与竞争。外资银行正逐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开放的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人民币业务增长较快。随着外资银行经营地域的扩大和经营人民币业务机构数量的增多,在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人民币资产迅速扩张。在盈利结构上,人民币业务的盈利贡献率也迅速上升。
(二)发展不均衡,强者更强。外资银行由于自身实力与定位不同,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汇丰、花旗、渣打等国际大银行显示出强者更强的特性,这些大银行利用集团经营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势,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业务扩张、股权合作、盈利模式等方面总是抢占先机。汇丰银行在中国境内网点扩张最快。渣打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分行也达10家。汇丰、花旗、渣打等大银行在华业务近两年来平均每年保持约30%左右的高速增长势头。而一些小型的外资银行相对进展缓慢,机构网点较少,在业务经营上也有诸多限制。
(三)外资银行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往往逆势而动。外资银行由于受宏观调控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经营管理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大。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抽紧银根时,外资银行往往乘机从急需信贷资金的企业中发掘潜在的优质客户,并迅速扩张业务。那些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企业始终是它们追逐的目标,为了争取到优质客户,它们甚至可以提供免担保融资服务。2005年5月,汇丰银行就与东方航空签订了(免担保融资租赁服务)合作协议,从而开创了外资银行为境内航空公司提供免担保融资的先例。
四、外资银行的业务在我国的优势
1.客户优势。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主要是面向公司客户,其公司客户集中在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向型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优质客户群体,在华的外资银行其总行以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居多。这些地区一般保持与中国大陆较为紧密的长期经贸联系。其本土的大量企业都有在华进行经贸合作,外资公司总部与外资银行总部在海外已形成利益纽带,这些外资公司在华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在开展业务时通常会先与自己熟悉的、具有认同感的本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进行协商;而外资银行由于了解其国际背景,因而更可能成为这些初始在华经营分支公司的资金提供者,从而更有可能从初始就建立起与该公司的客户关系,成为了外资银行在华巩固的客户基础。
2.创新优势。外资银行能够迅速地引入国内金融市场尚属全新的金融产品。典型的案例为:2002年初,花旗和汇丰银行通过向南京爱立信提供“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成功打破了交通银行与爱立信公司原先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爱立信公司提前归还了交通银行原有的巨额贷款,而转向了花旗和汇丰银行,借贷了同样数目的款项。外资银行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相对快速便捷地应需而变,为客户定做所需金融产品。通过积极创新业务,提供个性服务,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华争夺优质客户时占据了较强的优势地位。
3.管理和人才优势。在华外资银行大多是具有悠久经营历史、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国际资信较高、混业经营经验丰富的国际性银行。其内部管理体制较为完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在全球网点众多,职业操作规范,与各国同业间都有良好合作关系,国际资源与经验丰富。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金,严格控制风险资产权重比例,保证银行资金高效安全运营,更为高效管理资产。对于高级专门人才不惜重金聘请,这些高素质的专业本土人才熟悉市场运作、程序操作及国内市场,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对中资银行的借鉴意义
1.针对外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外资银行的客户集中在公司客户群体中,零售业务发展局限大。信用良好、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三资企业等优质公司客户是外资银行最重要的客户资源。但是,外资银行在提供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外币存贷款业务、各种银行卡业务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外资银行在华零售业务的发展缓慢。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扩大收入来源。零售业务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网点和员工的直接服务,这正是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大银行的优势所在,因此中资银行应积极开发大众零售市场,大力拓展收入来源,弥补优质法人客户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中资银行要抓住那些创造20%利润的80%的客户资源,建立稳定的客户群,因为这些客户当中有可能向高端客户转化,是潜在的高端客户。
2.注重公司治理,与境外投资者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存在合作的基础,有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中资银行可以借助外资银行先进的服务品种、服务手法以及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系统来发展自身弱项业务;外资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合作,借助中资银行在营业网点和人民币业务领域的优势来进行业务渗透,扩大市场份额。合作的形式有:⑴举办合资企业或相互持股。中外银行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双赢。⑵结成战略联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将越来越多地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中外银行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实现信用卡、销售结算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机具和特约商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降低了成本,这也是银行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已有显著成果。工商银行引入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在8个领域31个项目上展开合作;中国银行引入苏格兰银行、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瑞银集团、亚洲开发银行,在10个领域20个项目上展开合作;建设银行则引入美国银行、淡马锡控股,在3个领域20个项目上展开合作等。
3.推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