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人格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
2007-12-29谢飞
中外企业家 2007年3期
人格理论常常在法律、道德、政治、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应用,随着组织行为学在人们当今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人格理论在管理学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人格——员工忠诚度模型,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提出基于人格建构的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法。
一、人格的基本概述
人格是一个系统,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结构。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人格的定义作进一步阐述。一方面,人格是指个体在人生中遵从特定的文化习俗要求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这就是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即人格之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个体的特征和人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人格是指面具后面真实的自我,即个体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或内隐的人格成分,是人格的内在特征。前者指人格在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特有模式;后者指这一模式是个体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品质即个性。
二、人格——员工忠诚度模型及其解释
(一)人格——员工忠诚度模型的建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5/GkCy3fjHkrLzQw5VGEBSJo.webp)
(二)人格——员工忠诚度模型的解释
管理心理学只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研究人格对组织的影响。前文已经提到,狭义的人结构包括人格动力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一方面,在人格动力系统中,需要是个体倾向性乃至整个个体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推动了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动机、兴趣、理想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人们选择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指引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处于最高的指导地位。可以说,人格动力系统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另一方面,在心理特征系统中,气质建立在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有一定的先天遗传色彩,是人格的天赋差异。而人格的社会(后天)差异,主要体现在性格上,性格往往与社会联系密切,蕴涵着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是人格最鲜明的表现,是心理特征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准备条件,表现出人们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可以对工作中的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
态度的决定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特别是近来,人格特质或感情倾向作为形成工作态度的前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发现正性情感(PA)和负性情感(NA)的倾向性是形成工作态度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那些具有高PA的人倾向于拥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是快乐而有效地工作着,从而持有正性的态度;另一方面,那些具有高NA的人易于焦虑、担忧、急躁和悲伤,从而他们更可能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持有一种负性的态度。但个体具有的PA和NA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情绪之间波动。而个体所具有的某种情绪,正是由其人格特点决定的,会对其工作态度产生影响。
态度可以被分成三个基本成分:情绪、信息和行为。情绪是指个体对于一个事物的情感,包括正性情绪、中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信息即个体对某事物所拥有的信息,无论这种信息是否真实或正确,都不会造成任何差别;行为是指个体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某个事物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在态度的三种成分中,只有行动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其他两种成分只能依靠主观推断。人们对某一事物持有正性的态度,往往容易形成对该事物的满意感;相反,如果对某事物持有负性的态度,则容易形成不满意感。
那么,员工对工作满意一定会形成对组织的忠诚吗?从高度理性的角度来说,满意对于组织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一个满意的员工并不一定是一个忠诚的员工,他可能在满意的情况下,转向其他的组织,从而形成员工的流失。但同样必须明确的是,满意相当于员工激励中的“保健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在约束不存在的情况下,是不能形成忠诚的。因此,员工满意无疑是员工忠诚的基本前提,从满意到忠诚还需要受一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人格因素的影响。
离职率的高低是衡量员工对组织忠诚度的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能否说组织具有低的离职率就具有较高的员工忠诚度呢?当然不行,因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员工的离职决定。例如,年龄、与组织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对组织的承诺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一部分人因为个人能力的原因很难在其他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在该组织继续工作,当然不能说这部分人是对组织忠诚的,虽然该组织具有很低的离职率;当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失业率相对较低时,离职率一般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并不受员工是否忠诚的影响。因此,员工从满意到忠诚要受一定外部因素的影响。又例如,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就取决于个人的人格因素,因此,员工从满意到忠诚也要受到一定个人人格因素的影响。下面主要从人格构建角度提出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法。
三、基于人格的建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的方法
1.企业价值观使员工树立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员工对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评价和看法,是企业和员工行为方式交际准则的观念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养,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一个信任合作、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环境,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对组织的忠诚度。
2.企业精神使企业形成一种向上的、积极进取并充满活力的精神氛围,为员工的人格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惊人的,它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是催人奋进、鼓舞士气的动力。这种精神将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3.企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强化员工的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企业的道德规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们自觉遵守的风俗和习惯,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是靠人的自觉性来保证实施的。把企业的道德规范转变成员工的内在道德信念,形成员工的道德人格,使员工树立严肃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使员工成为高度自律的人。员工忠诚度的提升正比于员工道德与责任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