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环效应

2007-12-29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5期

  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于是他看这邻居的说话办事、一举一动都像是个小偷。后来,上山打柴时,他在树林里找回了斧子,原来是他自己不小心丢的。找回斧子后,他再看邻居,觉得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很正常,没什么特别之处。
  邻居并没有偷斧,邻居的行为一直都是自然和正常的。然而,在丢斧人的怀疑和猜测中,邻居的行为变得鬼鬼祟祟。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就是“光环效应”心理。
  光环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以一当十,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清醒认知。正如俗话所说的“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也证明了光环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一位演讲者在一所大学的两个班级分别做了内容相同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个班的学生对他敬而远之,冷淡回避;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却与他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同一个人演讲同样的内容,为何结果如此悬殊?原来,这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演讲前,心理学家对一个班上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亲切、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的学生却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严肃、不易接近。结果,学生戴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光环,学生们看到的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产生对人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在学校里,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大多数老师和同学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智力很高,聪明,热情,灵活,有创造性的学生。如果学生成绩不好或顽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光环效应是一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做法,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尽量避免光环效应的影响。对于新结识的人,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之进行多方面的交往,相互深入了解。需要表现自己的时候,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制造晕轮效应,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