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支柱的苦恼
2007-12-29费尔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7年5期
小茗是一个看上去很清秀的女孩,在班里,一直也是很乖的学生。但她的目光里却显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心事重重的神情总有几分倦意。我觉得让这样的女孩把装在自己内心的东西倾诉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于是,为她准备了两个本子,示意她把本子撕成碎片,把心中所有的愤懑和不满宣泄出来。
小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她和母亲。多年来,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又结婚了,继父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男人,游手好闲,最后也离开了这个家。小茗和母亲过得很凄苦,生活条件很差。她上学期间一直靠拿助学金支付必要的开销。小茗常常对人说:“我妈妈太可怜了,我长大以后一定不会像她那样!”
家庭的极不稳定,使年幼的小茗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和爱,这使她长大后缺乏安全感。虽然母亲很爱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总觉得母亲的力量太柔弱了,需要男子汉的保护。她想充当这样的角色,但又觉得自己不够强大,不够能干,不能胜任保护母亲的重任。
小茗初中时学习很努力,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但是上了高中后,学习成绩却一天天落下来。为此,她思想压力很大,有明显的焦虑倾向。“我高一时数学特别差,那时候我想可能是我不用功,上学期我开始努力学习,可是起色不大。这学期我更是铆足了劲儿想打个翻身仗,可我的排名在班上还是中等偏下。”
“那你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原因就是我想的事情很多,想替妈妈分担一些事情,想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越是这么想,越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学习很苦。有时候脑袋都要爆炸了。而他们却只需要考虑学习……”
我微笑着说:“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成功的人生吗?”
她不假思索地答道:“一定要比我妈过得好。”
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一条人生路要走,可能她过早地比别的孩子感受到了路途的艰辛和坎坷。她母亲同样也拥有自己的人生之路,她的“一切为了母亲”的想法看起来很现实,但其实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因为她把母亲的一生押在了自己身上,一个人,背着两个人的一生,这样能不辛苦吗?这造成了她的焦虑和不安,当然,也扼杀了她的学习乐趣。
我改变话题。“来,说说看,以前的学习中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那时候我的成绩还可以。有一次我考上了班上前几名,老师直夸奖我,我妈也很高兴。”她终于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但是我妈妈说我考不上大学她这辈子就完了!”
很可能,小茗的母亲就这样认为:如果女儿考上大学,她也会跟着过上好日子。于是经常这样对女儿提要求,才形成了女儿的思维定式。
我让小茗设想一下: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母亲总有一天会永远地离开她,而她还要继续沿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走下去。“你对妈妈的爱和责任心都是非常可贵的,但这是不是等于你人生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妈妈呢?”
小茗摇了摇头,似懂非懂。
为什么小茗会在学习的时候想得太多?很可能就是她对人生的理解太狭义了。越是这样,她越害怕失败,害怕自己承担不了失败的责任。我告诉她,母亲的人生不可能全部系在女儿身上,家庭的现实情况暂时不会发生改变,但总是只着眼于目前的痛苦,而没有更高更远的眼光在看待人生就发现不了人生真正的意义。当然对学习也会产生厌倦。我建议她,在学习分心、感到压力的时候,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比如做定量练习题或者完成一篇作文。多想不如多做,充实的生活不会让自己有太多时间去胡思乱想。
“你是一个独立于母亲以外的生命,你应该有你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对小茗说,她点点头,这次好像懂了很多。
像众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小茗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与周围人缺少沟通而害怕受到伤害,但她的干练,她的踏实,她的负责是许多孩子没法比的。当然,她的问题和困惑也不少。如何让她更豁达一些,减少一些压抑和焦虑,让她从狭小的视野中走出来,如何让她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不是一次咨询能解决的,但我和小茗在共同努力。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