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步探究

2007-12-29刘海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8期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所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作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我们要具有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2.要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尝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等等。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运用 “学教并重”来设计教学,这是“新型教学结构”中提出的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本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索。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很多地方还在积极建设城域教育网。 在教育的量的扩展方面,网校已将优秀师资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不同的地区。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般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策略。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