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2007-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8期

  综合实践的提出是教育现状反省的产物,而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推动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又是如何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呢?如何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具体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次信息革命。因此,根据活动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在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过程中会有多种整合方式。
  小组指导式学习
  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请教内容,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任务的差异,一般各小组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紧扣学生的要求。
  群体分工合作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又联系着一个群体,群体成员的协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群体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在获取、分析、处理信息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协作去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的交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此间的学习和交流更加简捷、及时、高效,学生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谋求各自的发展。
  自主探究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就是自主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服务功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完成探究任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施策略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辅导策略,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改变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权威者、过程的设计者、流程的控制者、结果的评定者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意识,发展个性特长。
  进行及时的评价。为了保证顺利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