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素质教育互动乐园》的开发

2007-12-29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8期

  小学生好奇心强,热衷游戏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需要游戏性质的教学软件进入他们的学科课堂。为此,我们针对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套《小学低年级素质教育互动乐园》教育游戏软件,既能解决教师开展低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不足的问题,又能满足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需求。
  
  整体构思与规划
  
  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教育游戏软件,不同于其他游戏软件,也不同于常见的教学课件、学件。它既要承载一定的教育教学内容,有其科学性、教育性,还要有合理的游戏娱乐性,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能够运用一定的规则或技巧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素养。因此,这个教育游戏软件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由于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还要符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课程整合的相关理念。
  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该教育游戏软件按照教材的编排规律进行规划,以小游戏积件的形式呈现。即,按小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将教育游戏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有十五个独立的小游戏,和授课课时相对应。各个小游戏相互独立,但因为有一个游戏伙伴的引导,又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技术上,由于是积件式的小游戏,没有宏大的游戏场景和太复杂的对象,因此,游戏开发不需用专门的游戏开发引擎,应用Flash技术开发制作就可以满足规划设计的需求了。设计制作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育游戏时,既要让游戏具有声音、文字、图像、互动性相结合的立体式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要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设计时,要根据游戏所承载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策略,设计合适的游戏规则,使教育游戏神形和谐。同时,多样的游戏规则又使游戏灵活多变,更能增强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也更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常见的虚拟类、决策类、探索类、综合类等游戏形式都可以出现在游戏中。例如,让学生以一个虚拟的患者角色进入虚拟的医院来体验看病的一般流程,就是一个虚拟类游戏。再如,指导学生认识并探索、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就是探究类游戏。
  
  教育游戏内容的确定与设计步骤
  
  本教育游戏开发的目的是为一、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提供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它所承载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包括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道德修养的培养训练。选择制订该教育游戏内容的步骤如下。
  1.归纳整理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的知识点。组织经验丰富的相关学科教师,把一、二年级各个学科中的学习内容罗列出来,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分类,从中筛选出便于以游戏形式呈现的内容,然后加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以及一些社会常识的内容,就形成了本教育游戏的教育内容。该内容大致可划分为十一大类,包括:辨物分类、自然知识、生活习惯、社会常识、数学常识、语文QK3oJER8QX6N6gTawVJDnEbi2BeUHEmQHTzz7k7Bj34=知识、美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音乐知识、训练思维的益智游戏、思想品德教育。当然,作为对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它的教育内容应比学科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扩展。
  2.根据知识点,划分各学期的相关内容,还要考虑如何将以上类别的知识分散到各个学期,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就要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对各类别的知识点再进行划分,并初步确定其游戏规则。例如,“数学常识”中有基数和序数的训练内容,根据需要,将此部分内容分两课时完成,而这两课时又根据数学学科知识,被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并用如下的表格呈现,以利于多人分工合作完成稿本的编写。
  3.在游戏中融入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在游戏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的知识范围,还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在游戏的设计规划中,要考虑到一、二年级小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还不长的因素。比如,鼠标的应用,一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是单击,第二学期开始应用双击操作,这期间,尽可能不使用键盘,二年级时,再在游戏中适当使用键盘输入。
  
  制订各个教育游戏的规则,开发制作
  
  1.编写游戏稿本。根据整个规划方案,组织各个学科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师,分工合作,根据知识点,确定每个小游戏的规则和呈现的方式,以稿本的形式写出来,以便制作人员编写制作脚本。
  2.寻找公司联合制作。将教师设计的游戏稿本交给制作公司,制作者在稿本的基础上,写成制作脚本,再和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双方认可后,进行制作。游戏设计者和制作者的这个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制作人员要能理解学科教师设计的意图,而学科教师要通过制作脚本看到动画制作者是否正确理解了设计意图。
  3.测评与验收。游戏制作好后,先由设计者、制作公司进行测试验收,反复进行修改,确定无误后,组织相关资料,准备测评。最后,由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测评组,对软件进行测评。
  
  实验并完善
  
  在几所不同的小学进行实践应用,并组织几所学校的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大家根据实际应用中的情况,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设计者和制作公司,进行再次修改,以完善软件。最后出版发行。
  
  反思
  
  本教育游戏软件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制作,终于形成了相关的产品,付诸教学实践。通过该软件的开发制作,使我们认识到:
  1.教育游戏适当地进入小学课堂是可行的,只是需要我们寻求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考虑进入的时机、方式,以及进入的程度;需要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软件,使学生通过游戏达到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2.针对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教育游戏,其设计开发还需要教育专家、游戏制作者、一线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诸多方面的人士共同参与设计。
  3.教育游戏要应用于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并得到学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得到学科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游戏,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实践。在设计上,使其教育性大于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