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建管用一条线 着眼三提高三保障
2007-12-29商金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8期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信息产业局的指导支持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突出“建”、“管”、“用”一条线,着力提高信息化配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认真落实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和师资保障,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促进了全区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着眼于提高信息化配备水平,认真落实投入保障
一是推进“校校通”工程,构建教育信息化“大动脉”。2006年累计投资820余万元,新购置微机2000余台,全区学校微机总数达到3155台,37所中小学中有29所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78.4%,其余学校师机比也均达到2∶1以上,为实施“校校通”提供了硬件条件。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接入互联网,23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初步搭建起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大动脉”,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开放式教育网络。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东营区教育局在市教育局原有规划基础上,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区直学校,项目资金总额达27万元。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均按规定模式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23所实现“校校通”的学校将互联网、远程教育设备连接,部分实现“班班通”的学校将互联网、远程教育、闭路电视及多媒体连接,最大程度地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推进“班班通”工程,构建一站式多媒体教学网络。近年来,区教育局先后投资1800万元,为区一中、区实验学校和区三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三校在全区率先实现“班班通”。2006年以来,以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为契机,建立了区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制度,千方百计为农村学校配备微机及多媒体,推动了农村学校信息化进程。目前,全区520个教学班已建成多媒体教室424个,16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3.2%,多媒体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广泛运用,实现了备课、上课等诸多教学环节的一站式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推进学校网站建设工程,构建互动式校园网络。区教育局集中投资50万元,建成开通了东营区教育城域网,并接入市教育城域网。在此基础上,指导实现“校校通”的学校建设校园网站,已有16所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并链接到教育局域网。教育城域网及学校网站通过开辟交互式论坛等形式,实现了学习、教学及研究等方面的网上互动式交流,富有特色的教育网络文化环境逐步形成。2006年,龙居镇中心初中校园网站在全省优秀教育网站评
选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着眼于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认真落实机制保障
一是纳入全员目标体系,推动任务落实。强化组织领导,从局机关、镇(街道)教育办、学校三个层面分别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信息中心,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员目标管理体系,以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作为衡量标尺,以日常督导结果作为过程性管理依据,年终对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形成环环相扣、有张有弛、奖惩分明的工作体系。近年来,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课件制作、电脑制作、电教论文等各类电教评选活动,累计有37件作品获市级一等奖,51件作品在全省获奖,2件作品在全国获奖。2006年,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全区有7名教师获国家二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30余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以落实IP地址使用责任制为抓手,把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统一规划、管理,努力创设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先后制订出台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管理原则及责任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化工作的连贯性、规范性。
三是强化岗位责任,加强设备维护。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落实微机室“四防”(防火、防盗、防尘、防水)要求,局机关及各学校每学期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每月进行一次常规维护,每周进行一次检修维护,并安排专人定期对服务软件进行升级,加强病毒防护,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着眼于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认真落实师资保障
一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区中小学专(兼)职信息技术人员全部建立了业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把骨干培训和区、镇(街道)、校三级普及培训结合起来进行,本着“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思路,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了人员培训活动。2006年,区教育局先后4次组织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人员进行培训,参训160余人次;采取送训到校、分线培训、训测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总计达6000课时,全面提高了教师信息化业务素质。
二是抓好教管教辅队伍培训,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日常办公的整合。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作为与服务教学同样重要的工作来抓,指导中小学完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及总务后勤管理系统等各种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服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质量。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教务管理、校产管理、行政办公等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已经形成了以“校校通”为基础,以“校园网”为主干线,“班班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全方位覆盖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遥遥领先于全市其他县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东营区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农村“班班通”建设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二是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应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2007年,东营区以“数字教育”理念为指导,本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班班通”工程进程,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办公平台建设,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